两个勇将,论钦陵绝不会弃己之长,用己之短。因此,将士兵分成若干队,大队在后照拂,进入鄯廓河等州县,只是杀害郊外的老百姓的。唐朝军队前来,立即撤离。也有战斗,互有胜负,基本上一战即走,不打持久战。
刘仁轨做了几年宰相,脾气好多了,可也气得哇哇叫。但没有办法,大军少,也许说吐蕃大军少,可是吐蕃军队身后还有亲吐蕃的吐谷浑人,这些人闲时为牧,战时为兵,一个集合,一支军队就出来了。本来就有海拨的缺陷,加上青海上冬天的寒冷,不是己方之长。因此,追了追,看到不远就是吐蕃大军,立即撤回。
骚扰到最后没有办法了,将前线的牧民农民一起迁到城中,或者后方安置。
这样打打追追,追追打打,近千个老百姓遭到杀害,双方作战规模皆不大,伤亡也不大。到了腊月来临,论钦陵无奈,只好撤回去。
刘仁轨不明白了,虽然死了近千个老百姓,但出动一次大军不易的,特别是象这个寒冷的天气,恐怕就是吐蕃人,来到河湟,也会冻死几百个战士,物资与武器的消耗,等等,得不偿失。
这一逐磨,直到大半年后才反应过来……
……
但是百姓不是这样的想的,虽然薛仁贵败了,可太子不是胜了?因此印象中的吐蕃还是原来的吐蕃,唐朝的军队还是原来唐朝的军队,更不会计算吐蕃这次冰天雪地而来得不偿失,他们也算,朝廷为了西北,动用了多少物资士兵。
所以皆认为刘仁轨表现不好。
可没有接下来的事引起百姓关注。
李威一步一个脚印向洛阳挪动,李治气得暴跳如雷。不能说那些钱是儿子的,那是给儿子兴修新渠的,严格来说,还是朝廷的款项。这一停工,一天损耗多少,物资来回搬运一下,又损耗多少?关健是儿子在发神经病,老百姓不知道,以为他又在虐儿子了。
又派了第二拨侍卫,催他快速返回。
李威前面到洛阳,后面李治与几个宰相在政事堂会聚,将李威喊过来,得当着几个宰相的面,将事情问清楚。
李威还没有施礼,李治暴喝道:“两渠朕交给你办理,你以为是一场玩笑,要修就修,要停就停!”
父亲发脾气,在意料之中,不急不慢地说道:“父皇,儿臣停工是无奈了,这里有一封信,父皇看一下。”
将梁金柱的信递给了李治,只是一个商人,也没有人关注,除非梁金柱天天送一万缗钱给朝廷。李治并没有听说扬州的事,几个宰相同样大多数没有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