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论菊(1 / 4)

兴唐 午后方晴 3536 字 2021-06-07

?

但狄仁杰却又是一解。

本来四件大事,件件是大事,件件是善政,水利又衍生出来一些善政。太子监国多次,一直缄默少言,这一次颇有些象楚庄王,齐景公,无论象谁,都表明太子将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

有作为,又仁爱,又到了二十多岁。皇帝陛***体不好,时常生病,连奏折都需要皇后读给他听,甚至索性让皇后代为批阅奏折。不是皇帝年老无用,病情拖着,已经不是刚继位时的皇上了。不比较罢了,一比较,皇上如何自处?

因此,得要有争议,有了争议,这几件事,看起来就不完美。不完美对太子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当狄仁杰将个中原委一说,李威啼笑皆非。

其实这样做,想得没有那么复杂,也不想有争议的。只是看到杨徐二人之死,心中不快,某种意义,二人是李威的未来准丈人,恼恨父亲做得太薄了,反击一下。

李威又开始关注火药,黑火药爆炸时威力很小的,所以称火药,一个是火药,一个是**,这中间有很大的区别。不过黑火药当作烟花爆竹,倒是可以。想提高威力,配方更要精确,以及更精纯的硝石与硫磺。询问了一下将作监与工部的官员,一个个莫明其妙,但有官员提醒李威,其中硫磺多用作药方,可以询问宫中的御医。

询问了一下御医,御医又说硫磺多用,硝石用得很少,皆是从民用所得,想要纯度的硝石不知,只知道士炼丹时,使用了大量的硝石,以及硫磺,甚至都是他们自己所配制。

李威呆了一下,才想起一件事,火药岂不正是道士炼丹时所发明的?也不能说发明了火药,只用来做烟花爆竹的,宋明同样有许多火药武器。不过对匠人的轻视,技术进步缓慢,才让西方人超越。

想到这里,再次来到大明宫。虽然说李治不重方士,可十分着重道教,只与李世民与李渊不同,李治将佛道二教摆在平等的位置。最好的炼丹道士,还是在皇宫,比如长安城中大明宫的三清殿。建筑气势宏伟大,也是大明宫中唯一一处从平地起筑高台的建筑物,里面就供养了无数的道士。有的精通“法术”,有的精通道家真义,有的就善长炼丹。

但无论道教还是佛教,总体来说,现在只是满足人们的一种向往,甚至某种意义上,也是教化百姓,并没有发展到干涉政治的地步,更没有什么国师天师,出现在朝堂之上。因此,李威到来,这些道长们都很惊讶。

李威说明来意,几个道长不敢怠慢,将几个炼丹的道士请了出来。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