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翻。竹纸出来了,可才出来没有多久,活字印刷更不提。因此,寝殿书房里的书除了极少数是雕版印刷的,大多数是用手誊抄的,甚至还有少量是竹简书。因此,很厚,这些史书都分成了一个个小册子。
在里面将《王敦桓温列传》抽出来。然后又来到《宋书》前面,将里面的《本纪第一武帝上》与《本纪第一武帝中》抽了出来,还有一个下,不需要了,没有抽。
然后将三本小册子递到没禄氏面前,说道:“看一看。”
没禄氏翻看起来,李威一边咬着胡饼,喝着小米粥,一边看她的脸色,越看她脸色越不对劲。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自古以来,害怕大臣功高震主而杀害大臣的事例,在史书能找到很多。不仅是中原,吐蕃也是,欧洲也有。
等她翻到最后一页,李威也吃饱了。丢下筷子,问道:“有什么感想?或者说噶尔家族象这三人中的那一个?”
“那又如何,我们赞普不是东晋那些无用的皇帝。”
“有用没用,不是你说的算,即使噶尔家族报复,侵犯我们大唐。输了是折损的你们吐蕃国力,你们吐蕃财力民力吃不消的,倒霉的还是你们家的赞普。赢了是噶尔兄弟的功劳,更加尾大不掉。所以议和的不是我们唐朝,而是你们吐蕃,或者说是你们赞普需要。”
这一句终于击中没禄氏的心里了。正是这样考虑的,所以丈夫这一次才急忙再次求和。与上一次求和心态已经两样。
“议和不是不可以,可你们吐蕃仍对吐谷浑不放弃,又如何议和?”
“我们同意撤军。”
李威摇了摇头,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何必?这不是你一个小孩子玩家家的游戏。”
“我不是小孩子。”没禄氏气着了,但迅速冷静下来,又道:“这次我们吐蕃折节求和,是双赢,也付出诚意,若你们唐朝不肯,还想得寸进迟,只好用你们汉家一句活来说了,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别以为小,也不好忽悠。
……
是太子的行宫,也有这段时间民间议论太多,于是李治与武则天让李威与他们同乘一辇。
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开拨,不一会儿出了长安。
听着车轮声,李威在想着心事,忽然问道:“父皇,当年祖父皇帝如果将禄东赞强行留下会是如何?”
李世民很有识人本领的,一眼就看重了禄东赞,劝他留在长安,许以右卫大将军,右卫大将军统领右卫骁骑,唐朝所有折冲府皆归十二卫与东宫六率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