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开怀一下。
很快时光就到了九月,这一年关中百姓总算是苦尽甘来,熬到了头。
风调雨顺的,粮食收成就好。不但如此,有许多百姓看到听到了,不需要朝廷调动,有的就学着太子的法门种植。大规模的种植不大可能的,毕竟许多人家地多人少,这种精耕细作没有办法施行。不过也试了一试。
就包括朝廷各州县的试验地,皆不如长安皇庄那一片地的产量,肥料不足,人手不足,地未必好,但也出了真正的五石田。这已经很了不得,让更多百姓皆动了心思。特别是给了地少的百姓一条活路。
于是入秋后,长安的米价一个劲地往下掉,差一点的粟米掉到了每斗米四文钱。难的是大户人家,米价如此贱,该不该继续囤积居奇。万一明年又是丰收了,再掉怎么办……
倒是朝廷看到米贱,及时购了一批,补充了长安与洛阳的粮仓。这几年粮仓同样放空了。
不仅仅于此,棉花看得同样动心。这一次武则天试种的官庄与皇庄很多,也不是很多,主要是分散,东边一片,西边一块。给大家看的。有胆量也是询问得仔细。产量不象儿子所说,可西域有,也比较好种植。就算没有这个产量,不算浪费,不怕人说。最后产量让武则天很是惊喜。
然后做成了布或者被子,官不与民争利,朝廷不好出售的。正好,关中去年受了灾害,许多人家到现在没有缓过气,一些人家很可怜的。于是将这些棉衣棉被的赏赐了这些穷苦百姓与孤儿寡母遗老。
看不到便罢,看到了,甚至亲手摸到了,许多百姓眼就热了。各州县的长者向官员讨要种籽,官员又向朝廷讨要。得到了好处,便不好意思骂人了,武则天目的也达到了。实际在民间中武则天名声尚可,只是百姓不满一个妇道人家插手朝政。特别这个妇道人家,手段也果决,杀了许多人……
当然,想要唐朝整个粮食丰收,还是很遥远。棉花更是遥远,织布缲车虽是从大食引进过来的,可依是很落后。
但不止这些的,棉花种植的地方,不仅是关中河南河北江淮,在西域许多地方,更适宜种植。李威的方法能让关中河南棉花增产,同样在西域也能增产。有的大户人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随着问题接踵而来,地是问题,西域地域广大,地广人稀,可有突厥人,甚至吐蕃人势力扩张过去,还有人的问题,种植麻烦不提,采摘更麻烦,然后纺出来布比采摘又要麻烦。这个人又从何而来?
可是李威不觉一场大变动即将开始,眼睛却盯着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