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殿下,是风啊,想想风的节奏。虽然力气不大,可殿下用的不是重弓,因此箭出去有些飘,其实这个问题也不大的,跟着风去走。”
这倒不是很玄乎的,射箭的高手,不但能敏锐察觉到风的动向,甚至对方向感,都十分好。走路时,连道路的细微的高低曲直,都能立即感觉出来。这是站在地面射箭的,骑在马上,还要感觉马的节奏,对面敌人或者猎物的节奏。这才能提高命中率。因此射箭的比赛全部在室外,除非飓风,一般风向,不会停下来的。
薛讷也没有想到其他,看到太子打猎的成绩惨不忍睹,才悉心教导的。李威也没有想到其他,若大的朝廷也不会让他领兵打仗的,不过多学一些技艺在身,说不定万一能派上用场,特别是逃路的时候。
说到底,这是李威出来散心的,纯是心血来潮之举。但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
在骊山呆了十几天后,箭法也不可能一日千里,李威只是练了一些太极拳、八段锦,或者五禽戏,刚硬的只有少林寺的易筋经,那也是从小练习的,李威继承李弘的身体骨发育基本成熟,还是很薄的底子,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了武林高手。箭法亦是如此,李威坚持锻炼了一年半有余,身体逐渐变好。可是身体的底子倒底是薄了,只是与常人力气大小。眼力是可以的,臂力却是普通。就是薛讷说了所谓的节奏,说归说,领悟又是另外一回事。因此,骑以马上,打猎时,时常箭法还是不准的。不过到最后命中率,能让人看一看了。
就在他乐不思蜀时,朝廷下了圣旨,让他返回长安。
李治让人喊他进了大明宫,有各位宰辅,气氛有些庄重。李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施礼道:“参见父皇。”
“坐,”李治目无表情地说道。
李威坐下,李治又说道:“将奏折拿过来。”
是南诏战事的。
这一次朝廷派了梁积寿,名义是发川陕陇等十八州兵,实际上没有率多少军队过去,然后于川姚等地雇佣了五千三百士兵,总人数还没有一万人。当然,也没有人将南诏当作一回事,没有吐蕃出兵支持,梁积寿一到姚州就开始动手了。
与细奴逻联起手,用了当地人做向导,向南出发。蒙俭也大咧咧的,自己二十万大军那是夸张了,可也有十几万军队,否则都不会连营三十里路远。虽然队伍成员很杂,可胜在人多。看到唐朝派军队过来了,也开始北上,准备应战。
两军在洱海的东北相遇,梁积寿先派中郎将令狐智率兵扎下营地,挡住蒙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