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力,也在下降。当年唐朝开国之初,李世民曾经傲然地说过一句话,我大唐士兵,与蕃胡交战,足以一当十。
别以为蕃人胡人吃肉长大的,体格雄壮,可是吃粟米长大的唐朝士兵,却能以一当十。夸奖了些,但当时唐朝开国之初,将士都是久经沙场的,磨练过来。再加上田地不紧张,府兵手中有大量的田地,还是免税的,又重武功,积极性高。因此作战士兵勇猛。
这时候,唐朝士兵还是很勇敢,但士兵的素质,却在逐年下降。可这个问题,牵扯的方面很多,特别是土地!作为一员将领,刘仁轨能征善战。可做为一个大臣,刘仁轨,嗯哼,比起戴至德来,稍稍不及,却是一个很狡猾的大臣。府兵制无法解决,不提,于是上书提了一个建议。
让边境培训蕃胡人,作为士兵,以胡对胡。唐朝的立国政策之一嘛。不算很违背的。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士兵的装备,以及作为了士兵了,多少也要减免一些税务与徭役,牵连的很多。上报了西京,李敬玄看到后,写了一句批语,说了,国家大灾之后,务以静为本,粮价依是高昂,何来兴事,沸腾天下汹汹。
不果!
李威看到这里,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刘仁轨这条建议,说到底,还是治标,不是治本。可也是一个方法,有骚动,不会很大。毕竟吐蕃这阵子不会有大的战事,一旦将吐谷浑消化了,还会大举入侵。没有了悍卒,再论名将,也未必是对论钦陵的对手。有了一些强兵在边境驻守,总会比没有的好。却不知道李敬玄何故如此?
刘仁轨心中自是不服,于是绕过了西京,直接上书到了洛阳。偏偏李治不在洛阳,跑到许汝二州散心去了,连武则天都不在。郝处俊看着奏折,略略有些皱眉。李敬玄有些过份了,可是刘仁轨同样小题大作了。
说来说去,将相失和了。
但这两个人皆不同,他们宽松一些说,皆是东宫体系,李敬玄密切一些,可是刘仁轨对太子,那个暧昧,那个殷勤,连郝处俊都看不下去。所以将这篇奏折递给了李威。
已经不止这一次了。
终南山回来,刘仁轨与李敬玄,已经冲突了一次。
拱手说道:“郝相公,让孤来处理吧。”
郝处俊微笑欣然应允,李威吩咐人拿来《史记》,然后将《廉颇蔺相如列传》单独摘了下来,一人一本,又写了一封信,给刘仁轨,其实没有几个字,说了,予犹记袁异式。
这是以前的一段历史。李绩兵发高丽,刘仁轨统领水军,负责后勤,当时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