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的时候真的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来,唐秀一出兵营,哮天犬立马就来找到了自己。话说这哮天犬这几天可没有闲着,他把这方圆6万平方公里的澎湖岛,硬是把靠近临海镇的1万平方公里的情况探查了出来。
原来这澎湖岛可是热闹非凡的,远的不说,就说离临海镇最近的,就在山的另外一边,山脚下是一大片平坦地势,并且山脚下真的有条不小的河沟,一直通到大海里。沿河往上游走20里路的样子,就会出现一片依山傍水的大片山寨,从空中看到的建筑风格与汉代临海镇完全不同,喊来几个熟悉澎湖岛的将领来辨认,一致认为这个一定是生番的聚集地,聚集地前面开垦了不少水田,旱地,隐约可以看到田地间还有人找劳作。原来生番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平时主要以农耕、畜牧业为主,采集、狩猎为辅,和大汉朝民众以农耕为主,畜牧为辅还是稍`顶`点`小说`有区别,不过也算是发展的不错的文明了,比起游牧民族来文明只高不低。现在看来生番基本上算是农牧民族,不像唐秀开始听说的那样刀耕火种,以猎食驯鹿为生。唐秀看了看,这个山寨的规模比起临海镇来只大不小,同唐秀的临海镇在澎湖地形图上的直线距离也就27里路的样子,不过想要是到达的话,除非有飞机,否则要么越过临海镇背后的大山,估计要走50多里路,想沿着山脊走过去的话,至少要70-80里路。走水路的话,应该也可以到达,不过估计需要300里。
当然,这个寨子只算是比较中等的寨子。在这1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像这么大的寨子大概有2个,都是在依山傍河的位置;另外还有4个规模较小的,2个是在半山腰中险要地带的山寨,2个是在湖泊旁边;还有一个小城模样的,同样在这个的湖泊旁边,湖泊有条不小的河流一直通到大海之中,这个小城就在这河湾里边,周围是良田环绕,湖边还有码头,停靠了些渔船。唐秀仔细看了看这些村子,没有发现有明显的路通向海边或则其他的村子,估计这些村寨、山寨、小城之间应该没有太频繁的联系。
另外,还发现了6个沿海村镇,建筑风格和大汉的风格差不多,估计是大汉遗民、或者是海盗什么的。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自己周围还生活着这么多的邻居啊!哪怕是规模最小的村寨,应该人数都比临海镇少不了太多啊!要是碰到什么饥荒年,或者他们搞个什么农闲游什么的,自己怕是够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