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道。其中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贤明的皇帝之一,他的很多治国之道久为后世所推崇,即便放在今天仍值得人们认真借鉴学习。而在他的所有治国方略中,用人之道又更为重要。
唐太宗喜欢人才,也擅长用人,在他理政的二十三年时间里,所用的臣武将不胜枚举,著名点的有魏征、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纵观太宗用人之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重视人才,太宗认为“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人才”。当年太宗平定刘周武,刘下属部将虽然投降,但随后又纷纷叛逃而去,只剩尉迟敬德还留在营中。太宗手下诸将劝他杀了敬德,免生后患,但太宗却认为敬德是个人才,不仅不杀反而重用之。后来敬德果然屡立战功,甚至还救了太宗一命,可见要有一双慧眼去知人善任;
其次,知人善用。太宗命封德彝举荐人才,封领命很久都没有举荐一个。太宗问他为何,他说:“不是我不尽心,而是现在没有旷世奇才。”太宗责备他说:“人的才能,各有所长,君子用人,就如同用器皿一样,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各取所长。”可见,太宗皇帝在这里已经非常清楚,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作用,不是说他没有能力,只能说你没把他的能力发挥出来而已。
第三,对人推心置腹,以诚相待。有人给太宗出主意,要太宗采用些计谋或权术来试探朝中大臣的忠奸。太宗回答说:“如果用这些权术去试探部下,自身就不够光明磊落,如何要求他们正直呢?”张居正对此的评论也非常深刻:“君德贵明不贵察,明生于诚,其效至于不忍欺,察生于疑,其弊至于无所容,盖其相去远矣。”
最后,有容人之量。太宗在位,时常有大臣秉理直谏,而太宗却常能接受各种不同意见,从不固执己见,也不偏听偏信。张居正更是认为太宗能够兼听为明主要是他虚心求教的结果,这也正是孔夫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要达到的境界。
这也正是岳峰非常欣赏唐太宗的原因。
那么眼前的这些姑娘和家丁虽然目前不能入岳峰的法眼,可这并不代表着这些人没有用,毕竟他们在这秦淮河畔呆了这些年,他们的内在潜力还有待于发觉,说不定经过念奴娇和云娘的调教重新焕发青春的气息。
于是岳峰对众人说道:“你们不需要害怕,以后我就是你们的新主子,新东家,迎春楼以后也就是我的,只要你们好好干,绝不会亏待了你们。”
众人答道:“谢谢东家。”
“你们剩下的这些人里,谁是领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