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故之偶值,固有可以侥幸而图存者矣,然存非顺事则吾生以全,而吾仁以丧,是悖德者之事,而彼有所不为也。(中二股)
彼之所为者惟以理,yù无并立之机,而致命遂志,以安天下之贞者,虽至死而靡憾;
心迹无两全之势,而捐躯赴难,以善天下之道者,虽灭身而无悔。(后二股)
当国家倾覆之余,则致身以驯过涉之患者,其仁也而彼即趋之而不避,甘之而不辞焉,盖苟可以存吾心之公,将效死以为之,而存亡由之不计矣;
值颠沛流离之余,则舍身以贻没宁之休者,其仁也而彼即当之而不慑,视之而如归焉,盖苟可以全吾心之仁,将委身以从之,而死生由之勿恤矣。(束二股)
是其以吾心为重,而以吾身为轻,其慷慨激烈以为成仁之计者,固志士之勇为,而亦仁人之优为也。视诸逡巡畏缩,而苟全于一时者,诚何如哉?以存心为生,而以存身为累,其从容就义以明分义之公者,固仁人之所安,而亦志士之所决也,视诸回护隐伏,而觊觎于不死者,又何如哉?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大结)
岳峰一字一句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包涵在章之中进行了一个完美诠释。
回忆起这段场景岳峰心里更有数了,这只是岳峰记住的其中的一篇,而在岳峰储备的章里这只是大海一束,岳峰还没有将自己所有记住的章全部拿出来,虽说这些章非常的死板,可里边却也蕴含着很多道理,治国平天下的知识理论,并不是没有作用,岳峰不是在死背,而是经过反复推敲,理解其中的道理,并进行了推理应用,要不然他怎么也不会记住这血多的章。
而第二场考的则是官场应用,分上下往来的公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两种,这个岳峰还没有经过真正的考验,岳峰打算这几天多买一些这样的书在看看,主要熟悉一下这类章的写法,以便于自己能够根据当时的情况写出与当时相辅相成的章。
至于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要求考生给出对策和办法。这个其实是发挥考生主观能动xìng的一个章,也是唯一可以发挥的一个章,治国平天下,或者是造福百姓在这里可以进行一个完美的诠释,不过要写的更好的一些,最好能符合当时主考官的大致方向是最好的,只有得到主考官的赏识,才有出头的机会,要不只能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