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分析两牙(2 / 3)

明洋天下 上官儿 2753 字 2021-06-07

之后,直接寻找一条海上航线,继续前进。

“是的,团长,这本书我看了之后对你们大明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才不远万里来到了大明朝,只是现在的实力有限,大明朝又实行海禁,无法建立友谊,所以我才归顺了你,因为我看到了希望,你征服大海的决心,这与我的初衷完全一致。”佩雷伊拉说道。

岳峰当然知道中国在15世纪时将它的海上力量培养为用于符合其儒家思想的工具——将一只庞大、技术力量先进的船队赋予天朝国威并作为宣扬的工具。这支准仪仗队到达了中东、东非(当今有人声称他们发现了大洋洲、美洲、南极洲——并早于麦哲伦一行环绕了整个世界,但这些说法并没有足够的证据使其成为主流思想)。但郑和的航行没有将明帝国发展成为领土广大经济繁荣的国家:这支仪仗队并没有军事使命,也没有将它发展的贸易扩张为大规模的交往。大航海也因此消耗了明zhèngfǔ大量的财力物力。随着明朝海禁的开始,亚洲失去了在技术上可行的远望:发现新大陆和环游世界。

远洋航行所需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对于航海家而言,他们能够在海上活动,除了宗教信仰以外,他们更多的是依靠来自各地的科技:由占星术发展的方向辨识、指南针,从穆斯林的独杆三角帆船发展的大三角帆技术——这项技术将三角帆从横帆的替代物转化为推进船只的重要附加物,还有本国发达的造船业才是在海上最可信赖的依靠。而在这些科技流传至欧洲之前,没有人会打算到世界“边缘”去冒险,地圆说的出现打消了航海家从地球摔向地狱的担忧。

从12世纪开始,欧洲人便开始制造用于航海的大型船只。1200年至1500年间,欧洲普通船舶的吨位普遍增加了一到二倍。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之内,他们或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或是自己动手发明改造了诸如罗盘、六分仪、海图、三角帆、艉舵、三桅帆船等工具或技术,使得欧洲人拥有了在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进行远航的能力。

“对了,你对四条航线的了解除了刚才给我的牛皮囊外,还有知道那些?”岳峰问道,岳峰当然知道这条航路的大概情况,如果佩雷伊拉心里更有底的话,岳峰便萌发了建立一支从属于自己的贸易船队,佩雷伊拉作为舰长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在决定建立这支贸易船队之前,岳峰还是想进一步了解一下佩雷伊拉,毕竟船队的建设需要投资很大的东西,如果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势必会影响自己的整体的发展。

“目前在欧洲的海上发展将强的国家分别是西班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