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科举与学堂(2 / 8)

我意三国 易飘零 7615 字 2021-06-07

说道:“科举只能考应试者的具体实力,而万万不能把诸如经典、德行之类令人无法判断的东西都掺杂于其中。否则我们考出来的人只怕就会变成那种笔下有千言,胸中并无一策的呆子了。”

“啊?”原本就被李晟那个科举之创意弄得深思起来的孔明,又听李晟如此说道,不由得惊了一声,不过他倒是很快就明白了自家主公为什么还要单独将这一点列出。“主公可是怕取来的人不合用?”孔明微笑的说道。

“正是如此。”李晟点头:“所谓在其职谋其位。断案需要断案的判断力,主簿需要相应的账目计算能力,管行政的需要相应的政务谋划能力,这种种的能力不是单单凭着修身养性的道德水准能做好的。道德高尚的人我们最多只取他一个清字,至于他能我们并不能看出来。而这个便需要我们用考试的方式来得出结论了。有又能又清的人那是最好,但若只有能而短于那我们也可以通过种种立法的手段在约束他们同时,并利用他们的能力嘛。在这样的乱世里,有能力可是最重要的哦。”

“这倒也是!”孔明被说服了,不住的点头称是。

“而且,我们还可以把科举和我们的学堂结合起来。”李晟微笑的继续说道:“一来,可以让我们的新制度更加迅速的被众人知道;二来,也可以大量吸收各种流落在民间的人才;这三么,则是可以用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培养我们的接班人。争夺天下的事情,可不是数年可以搞定的。我不知道这乱世还要持续多久。虽然我们眼下都还年轻,但我们却应该考虑更加久远的事情了。”

“主公说得在理啊。想必主公对此早已有了构想吧。未知主公究竟打算怎样办这个学堂呢?”诸葛亮见李晟没有任何思考的就把问题作出了解答,心底好奇的继续追问了下去。虽然那解答稍嫌粗糙了一些,没有什么细致的地方,但明显可以知道,李晟对这所谓“科举和学堂”之事,盘算的不是一天两天了。“他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这样的事情呢?”孔明觉得有些奇怪了。

“这个学堂啊。我打算大体分做五个分院来做,也就是所谓儒学院、杂学院、兵学院、政学院、法学院。”李晟微笑的开口解释道:“所谓儒学院乃是研习儒家之真解,探索古人之智慧,穷究经典之所;而杂学院则是精明算术,再复百家,奖励百工之所。孔明我想你也知道,天下四名是按士农工商来分的。士者,乃管理国家之人。农者,乃种植粮食之辈。此两者都不曾受到歧视,倒是排在他们之后的工商,却累累为世人所瞧不起。我不知道你对这些人的看法如何,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