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机会。人,都是喜欢比较的。当他们发现互相之间的对比有利于自己名声的提高之后,他们便更喜欢比较了。非但街坊市井之间流传着各种小道传闻,就连文人学子官员将领之间也有各种各样的佚事流言。虽然着其中有真有假,但无论真假都包含了某些人对一个人的一种评价。对于两个不怎么熟识的名人而言,这样的评价往往成就了他们第一次交往之时对对方的态度。
在襄阳一带活动的徐庶、崔浩、石韬对深居于武陵的廖立并不熟,但他们却知道许多关于廖立的传闻。对于这个被称作“南荆州第一才子”的家伙,市面上关于他的消息实在是多得数不胜数。
在这众多的消息中,说得最多的当然是廖立如何如何优秀的事情,但其中也有一些是说他接人待物上的种种。
徐庶他们努力的回想着,从各种传闻中搜寻有关廖立的情况,良久之后一综合,才缓缓的开口:“公渊似乎为人傲气,重义。脑子似乎有些犟,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事情,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似乎相当的坚强。据说,他和他的同学相处的都不是太好呢。”
“因此有人说他是一个不好相与的人。”崔浩补充道。
“也真是因为这样,武陵太守屡次想征辟公渊为孝廉,都由于城中学子们的反对无果。刘表大人新近取了武陵还不久,对于武陵地方的势力还没有太大的触动,弄得现在的武陵太守也颇有些为难呢。”石韬也笑着说道。这件事情,他是从罗照那边得知的。
“嗯,大约是这样没错。”李晟脸上的笑容更深了:“说到这里,我想你们应该明白我为什么要把公威给带在身边了吧。那家伙处不好人事,把他就这样冒冒然的放出去,只怕会得罪一批人的。我可不想我这刚刚成立的势力,就因为那家伙的刚直,而出现裂缝哦!毕竟现在的事情,你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一个人包干全部的。”
“很有道理。”三个人一听李晟这样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原来没听李晟提起的时候,他们还没想到,此刻听李晟说起了,他们才明白这也是做事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做事也是做人。”
“可为什么要对廖立许诺呢?”石韬这样问道。对于在他职责之外的事情,他总是那样少思。虽然他负责的政事,平素都经常和人打交道的,但他却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功利思想,他始终记着李晟以前叮嘱他的一点,“处理公事就要公事公办。”他很严格的遵守了,只是这样不断的遵守,让他的个性似乎也变得略略有些刚直,说话什么的也渐渐有了硬气。
“公渊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