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吹过乡间的田野,轻轻的荡起那一片短短的麦苗,将这一片带着褐色的淡绿摇得有如波浪一般。其实尚是早春,带着暖意的风中还是有着些许透骨冰寒的,只是望着这一片在稍稍解冻的褐图中茁壮成长的绿苗,一张张枯槁而质朴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
“我们的土地!”这是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啊,然而却是天下所有农民始终想得到却终究是望而兴叹的。当年的黄巾之乱兴起,这些只想得到土地的人也认为那是一个机会,但不想这所谓的机会竟是一件水月镜花式事情。黄巾之乱而起的动荡,不但没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反而因为这动荡使得各个大大小小的势力全副武装起来,借着镇压黄巾之乱的名义将他们压到了最最悲惨的境地之中。他们非但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反而失去了更多。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在硝烟四起的战局之中,流着泪离开自己家乡,想不知所谓的和平异乡而去,形成了流民之潮。
流民大都南下为了寻求心中的梦土。对于背井离乡的他们而言到没有战乱的荆州,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由中原而至汝南,然后翻过大别山到达江夏郡,再由江夏去到襄阳——北方而来的流民大都是以这样线路前往襄阳的。他们给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的襄阳带来众多的劳力,也给荆州的主君刘表带来令人头痛的问题。
素有“仁”名的他实在没有拒绝流民的理由,只是如此众多的人口统统往襄阳一个地方聚集,所引发的种种也却是让他和他那些喜欢清谈的手下忙不过来,他非常希望有人能帮自己一把——只要能大大缓解自己这襄阳人口所面临的压力,而又不伤害自己仁义的名声,他几乎什么条件都会答应的。这不但是他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是荆州所有官员的想法。
在建安六年元旦的那个当口,他们已经被今年已经到来的三万人弄得头昏脑涨了。虽然他们费劲了心机总算将这些新来的几乎什么都没有的百姓给安顿在了襄阳城边上的空地之中,但那也仅仅是借了一时的危险罢了。当他们听说在这三万人之后还有一批大约在十万人左右的冀州流民正准备翻过大别山朝自己这边开来,脸上的颜色一下子就褪去变得苍白无比。对于他们来说,眼下的三万人已经是让他们如许头痛了,要是再来十万人的话,那岂不是要让他们一个个都去上吊?
“该死的曹操和袁绍!”他们咬牙切齿的说道。对于这两个引发这场流民潮的罪魁祸首,他们着实痛恨的紧。毕竟如果没有他们这两大势力在黄河一线对峙的话,冀州和兖州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