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领兵三千精锐为先锋,麾下多是谯县曹氏及夏侯氏两家的子弟,都为曹嵩而铠甲戴孝,士气如虹。
另外令曹洪为左、夏侯渊为右,两翼各五千人,又有乐进领五千人殿后,曹操坐镇中军,部将卞秉、秦邵、路招,亲族曹昂、曹安民、曹休等随军。
全军近四万人,却能秘密越过蒙山地区从琅琊开始蚕食徐州,这就不得不提曹安民之功。
曹安民是曹操二弟曹德之子,他们父子一直随祖父曹嵩安居华县,后来曹嵩蒙难,曹安民在曹德的强令下,被家丁仆人带离,才逃过一死,后投奔曹操。
因对曹安民蒙山一带山道熟悉,于是献出奇策,使曹军分兵四路并进琅琊,才让徐州陷入如今被动的局面。
奇策也是险策,其实当中的奇也不足道,敢冒当中的险,才是取胜之道。
东海、琅琊等徐州腹地如今粮财丰足,曹仁此次为先锋,便要抢集粮财之物以足军需,同时配合两翼人马截断泰山诸将与郯城的联系,并对徐州各路救援军进行围点打援,牢牢掌控资源,务必使郯城成为孤城,待曹操主力军从华县过来后,对陶谦发动致命总攻。
……
因为搜到侵袭,从琅琊有幸逃命的百姓又纷纷南下,郯城这几天已经收留了不少逃难过来的平民,人数不断增多,但城中的粮食跟城外的一样,在慢慢减少,再继续下去,恐怕曹军尚未围城,己方粮虽未尽,但军民士气也会支撑不下去。
“将平民都往西迁移吧!郯城容不下他们了!”
曹宏没有别的意思,因为连糜竺、陈登等人都是这个想法,只是没有开口而已。
白楚峰却是这么打算的,曹操肯定有一天将郯城围个密不透风,整个郯城本有万人上下的兵力,但几轮救援被阻击后,不算伤兵也仅余七成,虽说其中有过半的丹阳兵,但一场也许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他想让更多人帮忙守城,尽管会牺牲很多人,但这都是为了牺牲更少人的前提下需要的牺牲。
而且这些人都是因为信赖他们的统治者,才会特意而来,总不能寒了人心,再说,迁移不就是对外表达自己无法守住郯城的事实了。
“城中的余粮尚有多少?”白楚峰问陈登。
“尚有十万余石!”
“郯城东面各村落受到抢掠,原本积聚在外的粮仓已无法对城中补给,曹军一来,名副其实的孤城。”糜竺无奈说。
曹军因自身缺粮,反而将此道还施于敌,坚壁清野之策本是对的,但料错了战略方向。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