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闯天下(2 / 5)

以我决定再去找销路,我由一个生产型管理人才,变成了一个销售型人才。

我每天不是在家里打电话联系下游商家,就是在外地找客户。反正所有的开销都是要自己承担的,花多花少都没有地方可以报销。在家的时候尽量节约话费,在外更是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在外地处差的时候,总是一碗方便面或者一包面包解决肚子问题,住的也是最便宜的的旅馆。有时候为了省几块钱的车钱,经常使用“十一号私人专用公交车”。不但免费而且可以兼顾游览风景,就是太费鞋,不久之后一双胶鞋就报销了。不过怎么算都比较划算,一双胶鞋十几二十块,能省下近四五百的车钱。我终于明白了老前辈创业的艰辛,也珍惜了现在的生活。

我们就这么坚持了大半年,不但维持了工厂日常开销和工人们的工资,退休工人的医疗费等等。而且还给愿意参加加班加点的工人们一定的奖金。我们是三百五十元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基本工资,退休工人的工资高一点。来厂上班的工人,一个月加上奖金可以拿到六七百元。虽然这个待遇比起公务员或者一些大企业的职工来说很少,但是已经能养活一家大小。我们还以为这么下去,不但可以稳住工厂的现状,而且有可能再次发展工厂。可惜我们都猜错了,想问题太简单了。

厂长这些人不这么想,他们早就打算吃光喝光拿光工厂里的一切,然后把工厂里的机器转卖给别人。再想办法弄来一些报废的机器,充当我们这里的机器。做好这些工作之后,向上级申报破产或者倒闭。不但不用还银行的贷款了,而且可以利用这个工厂为他们自己赚一笔钱。然后他们再去祸害其他的工厂,继续他们的“事业”。几个地方轮下来,他们就算不想成为百万富翁也很难。我和我爸爸这么做虽然暂时的挽救了工厂,保住了大家的福利,其实已经伤害到了这些人的利益。

就在我和我爸爸拼命挽救工厂的同时,厂长却在暗中调查我们父子。他们希望找到我们父子中饱私囊的证据,从而逼着我们和他们合作。我爸爸是一个一心为国的人,不管是军人还是工人,都是心里只有国家和集体,没有一点私心的人。这个承包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是为了全厂五六百号人,几千个家属,还有上百个在校大学生,所以我爸爸从一开始就不许我们动手脚。爸爸是不愿意揩油,我是想过但是不敢做。每当我看见邻居赵大爷为了省钱供赵大哥读大学,竟然去市场捡别人不要的烂菜叶当一家人的主要菜色的时候,当我看见马姐姐一边照顾瘫痪的丈夫,一边要抚养未成年的孩子,孩子嚷着要妈妈买肉吃的时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