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这笑声自然是有理由的。众所周知,刘备这家伙遇到危难的时候,经常喜欢这样仰天大笑,一呢,可以用笑声中的浩然正气来震慑住危机的来源,二呢,可以趁着大笑的这几秒赶紧思索逃脱的计谋,三呢,也是为自己壮壮胆不是吗?万一遇到危难就直接怂了,那岂不是就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的实力不行了?
由刘备的人生轨迹可以证明,他的这笑声的效果确实不错,数次拯救他于危难之间,因此也早已练就得出神入化。诸葛亮自从追随了刘备,无时不刻不跟在他身边,数次亲眼目睹了刘备的这个伎俩,嘿!效果还真不错!于是诸葛亮耳濡目染,暗暗学习,渐渐的也掌握了这门专业,毕竟是个聪明人,运用起来也颇有刘备的韵味。
笑完之后,看到尽皆失色的众投降派们,诸葛亮的底气立刻多了起来,腰板也直了,没有了进屋看到杀气时的心虚。趁着这份感觉,他昂然踱进屋内与众人施礼,于席间坐好。这股丰神飘洒、器宇轩昂的气势让其他人不由得都往后挪动了一些。
虽然诸葛亮刚出道不久,但在博望坡与新野城火烧炮灰团痛打曹操军的事迹也是传到了他们这些高层的耳朵里,诸葛亮撺掇他的主子刘备干的那些事也算有所耳闻,略微了解一些他的实力;而今看到诸葛亮大笑后自信满满、春风得意的样子,投降派众人心底不禁陡升怯意,看样子这家伙是有备而来,不知道他们能不能驳倒他、拒绝他并羞辱他呢?可是当他们回想起曾经主公孙权想出无数建设、发展国家的创新性的好点子并与他们讨论,结果都被他们以“祖宗之法不可变”等伟大、科学的先进理论驳回去时,一个个也就踏实了一些,散发出足以匹敌诸葛亮的那份士气来。
率先发难的是张昭张子布。却说张昭此人乃东吴三朝元老,备受东吴三代领导人的重视,皆以父事礼之,可谓德高望重,万人景仰:最初仕于孙坚帐下时,他力劝孙坚投降董卓;孙坚战死后他成为孙策的左膀右臂,又劝他投降袁术;孙策托孤之时,将孙权的内政尽皆托付于他,而今又成为劝孙权投降曹操的东吴投降派中的急先锋。可以说,张昭在投降之事的造诣与觉悟上登峰造极、炉火纯青,俨然是研究投降并付诸实践的资深专业人士,他若称第二,世上无人敢称第一。
此时张昭心里清楚,自己作为东吴投降派的元老级人物,理当身先士卒,为那些为投降而前仆后继的后辈们做出光荣的榜样,于是第一个举手向诸葛亮发问道:“昭乃江东无名之士,呵呵,很早就听说诸葛孔明先生自比古代的大英雄管仲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