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在村庄里手足无措,慌不择路,只能再互相认真地探讨一番,感到别无选择,一溜烟投奔辽东的公孙康去了。
二人是这么打算的:一来炮灰团长途跋涉到乌桓,必然疲劳,腿都累软的人还能踩的动谁?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暂时用不着怕他们;二来公孙康的领地同样属于偏远地区,应该没有听说过炮灰团的大名,没见过虎的牛犊还会怕虎吗?凭他俩的口才,保证能忽悠着公孙康帮着与曹操、与炮灰团对抗,东山再起,胜算大增;三来呢,为什么公孙康领土那么偏远?笨呗!傻呗!要是有他俩那般英明神武,还能不在中原地区争得一席之地?所以理论上就算公孙康不容易上当帮着他们打曹操,他俩也应该能找到机会夺得公孙康的的兵权与领地,迟早还会卷土重来,与炮灰团做个了结!-——或者大不了称雄辽东,当个逍遥的土皇帝!
二人商议定,得意非凡地互相击掌,为自己能想出如此成熟的计划而激动,于是不敢在此处久留,收拾细软向东面跑路。
确实,炮灰团也都是常人,虽然有着强大的信仰,也抵不过肉体的疲乏。他们从乌桓归来后,已是疲惫不堪,根本没力气继续突袭辽东了。话说曹操命令炮灰团出征后,自己还在整备军队准备随后接应他们呢,齐运就拿着乌桓的降书回来了。曹操得到了这么大的惊喜,忍不住又是一番感慨万千,最近感慨的次数好像很多啊?有这样犀利威猛的炮灰团在,统一天下的目标已经真不是一个口号而已了,仿佛近在咫尺啊!
曹操欣喜若狂——小皇帝听说了这件事,也是一样——但见齐运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本来就直不起的腰板越发佝偻,恍然大悟,知道炮灰团连续征战这么久,应该需要好好休息一阵子了。恰好此时他的众谋士听说乌桓归降,络绎不绝地来拜见他,大家的主题都只一个:没必要急着去追击袁熙袁尚。丞相你是知道公孙康那个欺软怕硬的家伙的,而袁熙袁尚二人就会窝里横,咱们攻得急了,他们会狗急跳墙同仇敌忾,如果不理他们,迟早他们仨会擦出不快的火花来,咱们等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行啦!
曹操觉得十分有理,自己的军队从官渡之战开始也没好好休整了,所谓休养生息也是必须的事情,便当众宣布暂不追击,静观其变,然后重赏众将士,犒劳他们连年的辛勤努力,最后,又给了炮灰团很长的带薪假期,一直休到辽东事发!曹操拍了拍齐运的后背,意味深长地说道:“齐先生,咱们暂时不打仗了,你年纪也不小啦,好好休息休息,趁这时候找个妞完成终身大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