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故吧。
苏晴暖的底盘?呵呵,很快,这将会变成过去的事。
进了屋,苏氏在榻上坐下,先就打发了世子妃和荣进回去歇息。
“难为你们支撑到现在,回去好生歇着,要用什么,尽管打发人来说。”苏氏对世子妃道。
世子妃起身带着荣进走了,这一早上起来,在春晖堂坐了半晌,又到前面去接旨,世子妃的似乎真就有些支撑不住,扶着小丫头的肩膀出去,看着越发的羸弱了。
“你大嫂的身子不好,进儿也生的弱。”苏氏却不说要进宫准备的话,先对柳若姒说世子妃和荣进的事。“你刚进门,对这些还不了解,或许有什么世俗之见,误会了你大嫂。”
世子妃今天的表现不仅失礼,而且对柳若姒也怠慢的很。苏氏屡次为世子妃辩护,袒护与宠爱之意已经相当明显。柳若姒并没有吃惊,因为前生嫁进王府之后,苏氏也是这样的。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你是书香世家的女孩,想来这些礼数不用我另外教给你。以后你见了你大嫂,不可有所违逆,便如同见了我一般。”苏氏又道。
劳氏和苏晴暖都在旁边,苏氏这番话,却是给柳若姒立下了进府后的第一道规矩。柳若姒安静地听着,第一个想法就是点头答应,不与苏氏当面冲突。至于苏氏所说的话,有道理的,她听,没道理的,她左耳朵听进去,右耳朵再出来,只当没这一回事好了。
这应该是最省事的应对之法。
不过,想了想,柳若姒却有些不甘心这么做。
“母妃说的不错,媳妇自当铭记在心。”柳若姒笑着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是圣人传下来的的lun理之道,比如母妃对媳妇慈,大嫂对媳妇友,媳妇自当回报以孝,以恭,此为孝悌之道。”
也就是说,有慈才会有孝,有友才会有恭。若是苏氏不慈,柳若姒何必孝。世子妃不友好,柳若姒也难以对她恭敬。柳若姒回应苏氏的话,软中带硬,却是让人挑不出半分的错儿来。如果苏氏通情达理,她就应该首肯这些话。
苏晴暖微微垂了头,遮掩住眼中的精光。另一边的劳氏却暗暗点头,目光中充满了赞赏之色。
“在闺中的时候,就常听老太太和太太们说起母妃,说母妃是京城命妇中的典范,世子妃更是久有贤名。老太太和太太都嘱咐我,要向母妃和世子妃多多习学。”柳若姒又笑着道,一面还上前接过丫头手里的茶递给了苏氏。
在顺着苏氏的话,又阐明了自己的态度之后,柳若姒立刻又送给苏氏一顶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