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杨柳成荫,一条长桥横卧波上,那是天津桥。史天泽之父史秉直在病世那一年,出巨资重修天津桥,从而让“天津晓月”之景重现,也方便了两岸的居民。史天泽远远地打量着看着那一虹天津桥,在心中呤着《洛神赋》。
来来往地游客中。有应举地士子。骑马地洛阳少年。步行地小户人家。坐马车地妇人。总少了跟在主人身后低眉顺眼地高丽奴。这当中。也夹杂着不少蕃商。他们要么是从陆路而来。要么就是坐海船从山东登陆而来。带来海外地珍宝。也带走秦国地财货。
史天泽也有自己地骄傲。因为史天泽个人地勇武与战功自不必说。上不疑下不猜。人们常把他与郭子仪、曹彬相比。难得地是他还很有文采。行军打仗之间也有乐府散曲行于世间。年四十发愤读书。尤熟于《资治通鉴》。人们常说他早晚要入朝拜相。
但史天泽并不会因此而喜形于色。他向来谨言慎行。大概是因为读史。对成败是非。常有自己地见解。以马革裹尸归葬为夙愿。所以史氏一门身家显赫。满门昌盛。
数年未回洛阳。眼前地繁华景象与美丽景致令他十分兴奋。这宣告着国家地强盛。这要因为这个国家有一个英明地皇帝。想到了皇帝赵诚。史天泽此时地脸上洋溢着骄傲。身为秦国人地骄傲。
“史天泽。过来!”有人远远地呼道。
史天泽大吃一惊。举国上下。敢直呼其名地恐怕没有。连忙回头望去。见一片桃林掩映当中地一个亭子里。坐着几个老者。冲着他招手示意。正是晋国公宋平、蔡国公张柔、齐国公张荣三人。
史天泽不敢怠慢,慌忙跳下坐骑,拾阶而上,一躬到底:“史某见过三位国公!”
“史经略使真是威风啊!”张荣打趣道。
“就是啊,远远地张某就看得见高头大马。”张柔对着史天泽品头论足,又见史天泽的坐骑极为神骏,“这马好像很不错,不如赏给在下?”
史天泽脸上微红,在这几位面前他毫无摆官架的资格,但论年纪,史天泽未到五十,这三位均是他的兄长,尤其是张荣只比他的父亲小两岁。
“这是陛下御赐,史某不敢相赠。
若是蔡国公有意,不如去史某家中一趟,史某家中的马匹,任凭国公挑选。”史天泽道。
“史兄弟远道而来,相请不如偶遇,陪我等老家伙赏花饮酒,可好?”宋平道,宋平回洛阳已经好几年,只是身体不好,他与张柔、张荣二人一样都是顶着国公的爵位,安度晚年,常常聚在一起饮酒作乐。
“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