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朝天子 第九十六章 朝天子㈢(2 / 5)

普天之下 肖申克117 4070 字 2021-08-01

为朝廷培养诸般人材,这全是国主的善政。”

赵诚面有得意之色。又问道:“裕之。对于经济学如何看?”

“孔孟之道。虽是道德之学。讲究正心修身养性。但若用来治世。失于缺少实务。至于经济学嘛。倒也是贴切实事。”元好问道。“儒学治心。若一州一县之臣心术不正。则良法亦枉然。”

王若虚道:“孔子为百王师。立万世法。今庙堂虽废。存者尚多。宜令州郡祭祀。释奠如旧仪。近代礼乐器具靡散。宜令刷会。征太常旧人教引后学。使器备人存。渐以修之。实太平之基。此乃王道之本。今天下广远。虽国主威福之致。亦天地神明阴所祐也。宜访名儒。循旧礼。尊祭上下神祇。和天地之气。顺时序之行。使神享民依。德极于幽明。天下赖一人之庆。”

“哦。王学士所言甚是。”赵诚点头道。耶律楚材瞧了瞧赵诚神色。便知赵诚对元、王推崇孔孟之道其实很不以为然。赵诚可以包容文人所持之论。但却有自己地看法。

“从之兄高论。令耶律折服。”耶律楚材帮衬道。“国主不如下诏。以孔子五十一世孙元措袭封衍圣公。”

“准!”赵诚点头表示同意。

“耶律大人谬赞了,此乃刑州刘秉忠所言。”王若虚道,“此人是年轻一辈中极有抱负之人,才学一流,可堪大用。”

“真定李冶李仁卿曾对孤言,世非无材,但恐用之不尽耳。孤每每想起李仁卿之金玉良言,便知孤其实差得太远。”赵诚却道,“孤求贤若渴,今河南方下,各州县皆需治世之材,只是总有贤士不甘为孤所用,莫之奈何?”

赵诚的话让在场的遗老遗少们觉得很尴尬,王、元二人千方百计地聚集名士,那中条书院一大批遗老们每年都培养不少学生,其实也就是为大秦国准备的,说明他们对赵诚其实是相当佩服和尊敬。文人们的这种心态,其实是很矛盾的,既想保持自己的所谓名节,也想赢得新朝的尊重与认可。

元好问道见赵诚的目光盯着自己,只得道:“但凡新朝建立,旧朝灭亡,总会给旧朝修史,以史为鉴也。今金源氏已亡,听闻大军破汴时,宋人取金银女子,唯有国主不忘收集金主起居实录、敕令、典籍,令我等折服。元某愿以布衣之身参与修金国史。”

“裕之这是搪塞孤吗?”赵诚闻言微有怒意。

耶律楚材见气氛有些紧张,连忙说道:“修史本就是一件费心费力之事,需有贤士主持,计较方法得失,窥得门径,方可修好前朝史书。元裕之乃旧朝人,又熟悉金源氏典故制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