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步子。如今秦国撒毁了盟约,举军南下,荆襄、淮西流民充斥着大江以南,随、枣阳、光化、钧、房、金、光、黄、蕲、鄂以及淮西、淮东军民死伤以数十万计。
赵昀每每想到秦国的凶恶之处,只能是苦水往肚中咽,联金灭辽而有靖康之难,如今又是历史轮回。金军南下尚且有理由,秦军南下却是连个借口都没有。赵只好下诏,枚举秦国的可恶之处,却忘了当初自己是何等的好大喜功。
听闻光复汴梁,赵昀大声对自己的朝臣说:中兴有望!听闻淮东取了徐、宿、、海等州,他认为自己居功至伟。又听史嵩之至襄阳急报说金主的残骨就要送到临安并露布告说金国
赵昀便张罗着要将金主完颜守绪的残骨放到太庙中祭T帝的在天之灵。一时间,大宋国朝野上下扬眉吐气,举国欢庆,歌功颂德。
然而金主的残骨还在路上,襄阳方面就急报来了一个天大的不幸消息:秦军南下了。赵和他的臣子们如坠深渊。两淮、荆襄以至川蜀四五千里的边防线上,秦军攻来的急报,在他的御案上堆积如山。
幸亏淮东余玠,让朝廷找回点面子,也让朝廷看到希望。两淮的战事渐渐趋于沉寂,不料就在沿江准备北上援襄时,又从鄂州传来大批战船被焚毁的坏消息,这让赵昀又一次担忧起来。这时,秦王忽然又送来了言和的信息,比照嘉定年间的金宋和约,向秦称臣。
“又是三百万两?”赵昀肺要给气炸了,他感觉自己就是任对方索取的玩物。有了先前的惨重教训,如今他无论如何是不会相信赵诚有谈和的诚意,这大概是吃一堑长一智,只是这教训太过深刻。
“陛下,秦人主动提出休兵条件,这是个好兆头!”参知政事徐荣叟奏道。
“好兆头?秦王以为我大宋国可欺?”赵昀将淮西送来的所谓国书,扔还给徐荣叟,“秦人与女真,何其相似?”
“陛下息怒!”徐荣叟道,“秦贼虽残暴,然彼方出征已有一年有余,早成强弩之末。今已经是初夏,北人不耐暑热,但襄阳仍在我手,故臣以为秦王这是知难而退。”
“这是说,我朝应跟继续增兵援襄,令秦贼不得不返?”赵昀面露喜色。
“正是!当年女真初兴时,亦不过是如此嚣张,然最后在襄阳城下也是无功而返。我淮东多水,淮西多山,前又有大江阻拦,秦人不习水战,只要我朝将士再坚持些时日,秦军必退。唯有襄阳,则不能不多派兵。”
“徐卿所言甚是,诏和州、无为军、安庆府,并听沿江制置司节制,再举措兵马援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