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平事。也要来藁城找他。这当然是的罪外的官员的事情。
史天泽今天感到尴尬。那是因为董文炳如今已经不是藁城令。因为上官。准确的说是真定府索取无度。也有人在他史氏面前进谗言。董文炳一气之下辞官不干了。这当中也有秦王的缘故。因为像史氏这样的诸侯。每年也要进贡大量的金银财帛。史氏可不敢跟秦王计较贡奉的多少。这本就不是少数。何况他们竞相夸耀治下物产的丰富。给秦王的财帛只会是年年增加。史天泽忙于平乱。后又将注意力放在代表朝廷而来的耶律楚材身上。还未来的及关注董文炳辞官一事。
董文炳听下人们说有一大帮人远远的过来。见史天泽正陪着一个身形高大的长须文士模样的人。心中一动。
“文炳见过史元帅。”董文炳丢下手中的事情。连忙上前高呼道。他的目光却打量着史天泽旁边的文士。见此人远比一般人高大的身材还有堂堂相貌与令人不敢仰视的气度。心知这便是如雷贯耳的耶律楚材了。
“彦明不必多礼。来!”史天泽有些讨好的牵着董文炳的胳膊。“这位是国主钦使。当朝太保、东丹郡公、御史中丞耶律大人!”
“原来是中丞大人。草民见过耶律大人!”董文炳连忙躬身道。
耶律楚材本来自以为发现了一位贤达之人。而且相当年轻。并不缺少历练。正满脸和颜悦色。听董文炳自称草民。立刻惊讶的问道:“你不是藁城县令吗?”
“草民身无长技。不敢尸位素餐。不如让贤。上月刚弃官为民。”董文炳回答道。
耶律楚材瞧了瞧史天泽尴尬的神色。又瞧了瞧荣辱不惊的董文炳。心中了然。朝廷的法令还不能普及河北。因为当的官员的任免也全在诸侯们自己掌握之中。耶律楚材不知道河北内部的人事变更。这并不稀奇。此事只能令耶律楚材更加愤怒。
“你今日这是做甚?这些百姓都是外县之民?”耶律楚材问道。
“回大人。他们正是外县之民。因家乡穷困。无处安身。草民见他们到处流窜。恐其沦为流寇。故而取了私谷救济。尽一些绵薄之力。”董文炳道。
“好、好、好!”耶律楚材连连点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董郎有古君子之风。”
“大人谬赞了。”董文炳面无喜色。却直言道。“草民可以救济一方百姓。然不可救四方百姓。可以饱一千百姓。却不可饱河北全体百姓。草民敢问大人可知今我河北有民几口?”
“不知!”耶律楚材点头承认道。不是他不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