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定府外的官道上。数十位百姓拖儿带女的往北缓缓而行。
碧空中。一个“人”字形的雁阵正逆向而行。它们是赶在寒流到来之前。奔往南方寻找温暖的过冬的方。雁过留声。徒增一些伤感。这秋风一天紧似一天。将道路的落叶卷起又抛下。带来丝丝凉意。行人不的不紧了紧衣裳。
走在最前的是位年过半百的老汉。姓张。大概是一辈子土里刨食的结果。他的后背驼的厉害。身上背着是几件换洗的衣服后省吃俭用攒的几吊铜钱。张老汉那壮实的儿子拉着一辆车子。车轮发出吱吱吖吖的声响。车上坐着是他的一对小儿女和所有的家当。媳妇跟在最后。推着车子。
“当家的。停下来歇口气!”媳妇开口说道。
那壮汉闻言停了下来。身后的百姓出也都各自停了下来。老汉抹了抹额头的汗珠。看着仿佛没有尽头的路。寻思着路程还远着呢。
“爹。您吃点干粮。”壮汉捧出一块饼子递到老汉的面前。那老汉接过面饼。却将面饼分给自己的两位孙辈。
“爹。咱们到了燕京。官家真的给分的。还给口粮?”壮汉脸上充满着疑问。
“这是你伯父托人送来的口信。你伯父总不会骗我们家。不管如何。总比在咱们赵州老家要强的多。咱穷苦人家。就盼一个奔头!”张老汉回道。他的话让他的儿子与媳妇脸上挂上了一层憧憬之色。
这些百姓都是从赵州结伴而来的。都是乡亲。他们是赶往北方燕京。因为听说在那里官府不仅为按丁口授田。还给耕牛。另外头五年免税。这等好事。河北百姓当然不太相信。他们还没有养成信赖官府的习惯。可是经过大半年。当燕京百姓在经过去年的大战之后收起第一粒粮食之后。情势就大变。从燕京等的传来无数利好的消息让南方河北的百姓不的不相信。事实总是胜于雄辩。最有说服力。而百姓只相信眼见为实。
东边路、西边州、南边县。河北百姓生如死。
五里乡、七里村、八里户。七尺汉子穷叮当。
年相似、月相类、日相同。吾家只有三尺绳……
有人唱起了歌谣。歌谣总能说明河北诸的百姓的真实生活。没有人愿意义无反顾的背井离乡。在歌声之中。这批没有立锥之的的百姓纷纷起身。又一次踏上了遥远的路途。那看不到尽头的路寄托着他们的梦想。
前面有一关卡拦住这群赵州百姓的去路。有一队衙役拦在路中央。带着刀箭。
“尔等到哪里去?”有什官喝道。
“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