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皆归彼等豪强,料其虽明知国主有各个击破之势,却无法共同进退。国主将得晋北千里之地,若是用兵河北,可自太行山、恒山以至燕北顺势而下,令诸强不敢违抗也。”
“史天泽之辈若是不肯助战呢?”郭德海问道。
“那太原府郝和尚拔都呢?”李桢反问道。
“他?此人孤有所耳闻,听说此人勇猛善战,又能言善辩,先前曾为铁木真使臣出使宋国数次。”赵诚怀疑道,“刘黑马攻我河东时,密报说此人曾助粮于刘黑马。此等人物会为孤所用?”
“国主虽生于漠北,然却长于乃蛮故地,不及草民与蒙古人混迹二十年对此间人事之娴熟。此人本是太原府汉人,自幼被蒙古人所掳,故长成于蒙古,草民沦为质子时在漠北与其深交多年,深知其禀性。”李桢道,“此人聪明异常,然聪明人都擅明哲保身,更擅择明主而事。今蒙古人已经不足为恃,此人又仅有大原府一府之地,太原虽富,然南有秦国河东军,西接强邻真定史氏,尤其是晋北刘黑马之大酋有吞并其地盘之势,令其动弹不得,形势极为严峻。故此人定极盼强援,若国主信赖草民,草民愿只身前往太原府为一说客,只需国主许诺以厚禄待之。李桢侃侃而谈,令赵诚与郭德海两人极为心动,只是说到聪明人都擅明哲保身更擅择明主而事,似乎是李桢在说他自己。
赵诚见李桢既然毛遂自荐,当然不会拒绝,许诺道:“你若是能说动郝和尚,自是大功一件,孤不会亏待他,更不会亏待你!”
待李桢退下。郭德海进言道:“国主怎能轻信此人?要知此人乃夏国皇族子,他主动献策,其心难测,不可不防也!”
“非孤信任他,他亲眼见到自己家族破灭,却能心甘情愿地委身事蒙,视若无睹。今日能归附于孤,也不令人觉得奇怪。”赵诚道,“不过是换个主子罢了。他若是真能办到,孤当然不会亏待他,然后才会授其一官半职,此人有功名之心,不甘寂寞啊,此等人物不愿受嗟来之食,惟愿以功得进高位,有些恃才自傲。郭将军勿须担忧。”
“国主如此想,臣无异议!”郭德海道。
正说话间,中书令王敬诚来求见。
“禀国主,数万百姓将宋史苟梦玉围在馆驿,声称要苟梦玉当众认罪,恐要酿成大祸!”王敬诚道。
他口中说着紧张无比,脸上却无丝毫担心之情,已经猜到那篇骇人听闻的文章应该是赵诚授意发表的,否则他身为中书令却对报上所说的“惨案”一无所知。
“禁军何在?”赵诚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