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不高兴呢。完颜守绪并非不想收复,当他问臣子们谁愿意去收复时,无人敢应承。乌古孙仲端早就得到了自家皇帝的首肯,替自己皇帝答应了赵诚的要求。
这对赵诚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走过场,他已经实际占领了这些地方,只是想以盟约的形式确认一下实际所得而已。但是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尽的,得陇望蜀也是人之常情。
“有敌来攻我大秦国,贵国将如何?”
“自然是相互扶持,共拒强敌。”乌古孙仲端怕赵诚要求金国出兵相助,遂道,“我朝负责大河以北诸汉军豪强,贵国应付蒙鞑。如此两国俱安。”
赵诚心里暗骂。金国打得好算盘,他们在蒙古骑兵的打击下丧失了全部信心,如今西边地秦国兴起,又杀了蒙古可汗,自然是与蒙古结下深仇,金国上下很高兴看到这一点,指望着秦国与蒙古斗得你死我活。所以金国尽可能促成这一协议,将心腹大患顺水推舟地移交给秦国。
中书令王敬诚反对道:“国主此事万万不可啊!”
“为何?”赵诚佯装不知。
“我朝初立,又正是用兵之时,而国库不余一石粮一尺绢帛,况我河西素来国用仰仗他国,眼下正是与民修养生息之时,岂能穷兵黩武。若是我朝仍据此与蒙古大军为敌,臣恐我朝未胜先败,将士无奖赏,兵甲又不备,何以为战?”王敬诚奏道。
左丞相耶律楚材也奏道:“自入冬以来,畏兀儿人断了商道,而我朝平日税款多赖于商贾。宋人又见疑我朝,陇右民情不稳,宋人欲有图于秦、凤,彼处地榷场又无宋人前来交易,如此非长久之道啊。国家没有钱粮怎能用兵?”
“陈有为何在?”赵诚呼道。
“臣在!”工部尚书陈有为出班伏身道。
“孤要工部打造的兵甲都准备齐全了吗?”赵诚问道。
“禀国主,尚未准备齐全。”陈有为奏道。
“为何?”赵诚板着脸道。
“工部下属作坊、工场虽人手足够,奈何我朝缺少铁器,前番国主用兵,耗费铁器不下数十万斤,若是国主欲再用兵,怕是只有征集民间铁制农具才成。”陈有为道。
赵诚满脸无奈,冲着乌古孙仲端道:“乌古大人你看看,凭我朝国力岂能独自与蒙古为敌。要不,贵国派兵前来合战?”
派兵是不可能地,金国自保还来不及呢。乌古孙仲端不相信秦国会穷到缺少兵甲箭矢的地步,昨日校场上秦军的威风,他不是没见到,秦国军队岂能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这分明是赵诚想从自己国家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