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三朝会盟 第六章 英雄冢㈠(3 / 5)

普天之下 肖申克117 4035 字 2021-08-01

部首官称尚书。中书主取旨,门下主封驳,尚书承而行之。然李世民任过尚书令,自他以后无臣子再敢任其职,故尚书省的首官就只设左、右仆射,但不久,左、右仆射成了听令执行的官员,不能参加大政。至高宗时,则用其他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头衔参预朝政,行宰相之职。中书令、侍中就不常设了。五代除沿袭唐制外,又设枢密院参预大政,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耶律楚材道。

他地一番长篇大论,让赵诚听得头皮发麻。有国家,就有国君,还有为国君办事的人。历代设官极多。又时有变迁,此变迁并非审时度势改变,其中杂乱无章反复,于时有有其名而无其实地。亦有有其名而无其实地,繁琐几乎难以厘清。

“三省之制。本意自是极好。臣以为历朝历代官制之本意未尝不善。然总会有人尸位素餐,不肖者绝年劳序迁之觊觎,外戚干政、宠臣专权等等,让朝廷威仪与官制名存实亡。任事者无权,不任事者掌权,遇名利则争相邀功,遇祸事则推卸责任,则官制往往几经变更就是件常见事了。”高智耀道。

“显达此言极善!”赵诚称赞道。“但这只并非是官制的不好。而是选举、考核、监察的不好,甚或是上位者地昏庸。”

“但有时事起权急。也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事情。譬如前朝,党项人即效宋制,又有蕃制,契丹、女真也大抵如此。”吴礼道,“紧要的是,官制要易于政令通达,无论是国主旨意与朝廷决议,还是百姓之所想所怨,均能上达下听。”

“宋承唐制,但宋制繁复无比,简而言之,一为集权,宋为防唐末以来藩镇之大权,守内虚外,州郡的兵权、税权和监察刑狱之权都收归朝廷,京师禁军占天下兵马大半。二位削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及三司使以分宰相之权。”耶律楚材继续道,“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因而有范仲淹之庆历新政与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朝政混乱反复。”

“此事孤也知道一些,宋国官职不分,名为某官地人,该官地职守与其无关,仅以官表明他所食地官俸有多少,而别以差遣问政。”赵诚道,“如此一来,虽颇为自由,可以密合事情,但冗官及其所食俸禄亦太多,还不能保证人人勤于公事。”

“此前车之鉴,我国不得不防也!”王敬诚道。

“当今之下,孤所关心地却是军事。”赵诚道,“诸位回头商量出一个办法来,此事要快。”

“臣等恭请国主示下!”众人躬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