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这么抛头露面,就是让自己在燕京城百姓面前亮相,就是让自己将来见到蒙古人,也是百口莫言解释不清楚,坐实了自己已经投靠贺兰国王的“罪名”。
铁义所部严格遵守着军纪,百姓也是第一次在这乱世当中见识到一支纪律严明与民无争的军队。因而人们对这支军队地统帅也是很好奇。
前方是一个街口,中间置一高台。台上捆绑着数十个人。耶律楚材举目望去。知道那些人大多是蒙古权贵,其中有自己在中书令位置上的副手右丞相镇海与左丞相粘合重山。前者镇海是铁木真时期的功臣。也是蒙古人中少数会懂得治国之道的人,虽名义上是耶律楚材的副手,但是耶律楚材签署的汉文公文,必须要经镇海用畏吾儿文加写“付与某人”,作为一种证验,才能被施行,否则无效。所以说,耶律楚材这个中书令也是受制肘地,政出怯薛也。后者粘合重山,本是女真贵族出身,起初是金国送给铁木真的质子,而私自向可汗投降,愿对可汗效忠,他对金朝的山川人物,十分熟悉,颇能襄助耶律楚材做“建官立法,任贤使能,分州县,定课赋,通漕运”地工作。
所以这两个“能”人即将成赵诚的当众斩杀之人。
除这两人之外,还有曾经威胁过耶律楚材的燕京行省、留守石抹咸得不。当年耶律楚材奉拖雷之命治理燕京盗贼,身为燕京留守的石抹咸得不,自知丢了脸,便对耶律楚材怀恨在心。于是,在耶律楚材作了中书令以后,便唆动铁木哥,派使者向窝阔台可汗进谗,说楚材任用私人,“必有二心”。这一状,窝阔台查了以后,知道是诬告,把铁木哥地使者骂了一顿。赵诚欲杀此人,倒并非是为耶律楚材报仇,而是因为此人是无法无天的贪暴之辈,有一万个理由被砍头。
燕京城中的百姓都在刑台下围观,陈记粥铺地东家兼掌柜陈老七也夹在人群中看着热闹,他心里恨不得亲自操刀将石抹咸得不的头颅砍了下来。他陈老七的眼里,此人是天底下最可恶最该杀的人,自己的女儿曾遭其凌辱自尽而死,陈老七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陈老七又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当年燕京城破被蒙古人掳去,就再无消息,不知是生是死。念及此处,陈老七将自己的拳头握得紧紧地。
然而,燕京地百姓对贺兰军保持着足够的警惕之心,他们不知道下次见到地军队还是不是贺兰军,谁也不敢表示出亲近之意。他们拖家带口地站在台下看着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权贵们成了待宰的羔羊,心里虽痛快,表情上却看不出任何兴奋的意思。赵诚的军队也不做任何招降纳民的举动,因为他们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