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草原与高地之间放牧、狩猎,中唐时吐蕃人强盛。他们不得不内迁,唐末曾两次被赐姓为李,其首领曾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统领夏、银、静、绥、宥五州,党项人由此强大。宋初时,又被赐姓赵。赵德明(或李德明)心慕中原文华,曾对儿子赵元昊说他本人三十年来衣锦绮绣,此圣宋天子恩。不可负也。而赵元昊是个文武双全之人,智谋过人,他想脱离大宋国自成一朝,常言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所以为了称帝,他改姓嵬名,并命人自创一族文字。”
“我契丹人也曾创一家文字,至今识契丹字之人不多矣!”耶律楚材感叹道。他本人就是一个生动地例子,还好他在西域时曾学过一段时间。时移事易,耶律楚材从没想到他学契丹文还要跑到万里之外的西域学习。
“正是如此,党项人创蕃文,元昊坚持给族人剃发,并命汉人戴头巾着汉服,以区分族属。然而党项人本无剃发之习俗,概因元昊自称乃北魏之鲜卑后裔也,抬高自己称帝地本钱罢了。至今,我等所见,蕃文典籍虽多,然多不过汉文,蕃文也大多自汉文译转而成,元昊时译《尔雅》、《孝经》、《四言杂字》,毅宗时上表求宋皇赐御制诗章隶书石本,又求九经、《唐史》、《册府元龟》等,改行汉礼,用汉家之冠服;仁宗时国内多设学舍,崇儒敬佛。百姓当中蕃汉杂居,事农事之蕃人不知多少,只有偏远之地的蕃人才穿皮衣事畜牧,然汉风势不可挡。”赵诚笑着道。
“若是我蒙古大汗将来也兴汉学立科举,则大事可成也!”耶律楚材道。
“呵呵,这要赖大人进言了。”赵诚笑着道,其实很不以为然,“不过,大人不要忘了,我贺兰与中原不同,这里蕃人虽是第一大族,然汉人之数排行第二,元昊立国至今近二百年,儒学通行又有数百年,通晓蕃汉两种文字之文士有不知有多少,施政又少不了汉人,出身汉人的重臣也不知有多少,同职之臣以蕃、汉、降汉、西蕃(指吐蕃)、回鹘为等级之序,民间蕃汉杂居,其俗渐染。如此,施行起来倒也不是难事。”
耶律楚材不置可否,在他看来施汉法是天经地义之事,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越是难他越是有劲头。赵诚在心里为耶律楚材默哀。铁木真对城市无比的憎恶,他的儿子们也是如此,心腹们也都想着将农田变为牧场,将农夫变成奴仆。
“大人还不要忘了,若是兴科举,那么考中之人是蒙古人多,还是汉人为多?”赵诚干脆抛出这个问题,让耶律楚材思考了大半天。
耶律楚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