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伐交㈣(3 / 4)

普天之下 肖申克117 3087 字 2021-08-01

‘东明二王’之中的‘一王’?”乌古孙仲端忽然问道。

“大人还是想起来了。”赵诚道。

“原来如此。王公子贞佑年间曾著文万言书,豪气冲气,直指中枢失政之处数十处,震动朝野,令天下读书人侧目啊!”乌古孙仲端感叹道,“没想到你却到了此处。”

“些许虚名,不足挂耻。”王敬诚苦笑了一声道,“想当年我不过是一个家中有几口薄田的酸秀子罢了,逞一时痛快,失了赴试的资格。后去燕京投靠家叔,成一刀笔小吏,当年蒙古破城,成了奴隶罢了。如今想起当年的鲁莽之举,实在是可笑啊!”

乌古孙仲端道:“王公子和刘公子若是有意,不如在本使完成使命之后,随本使返回中原,我定当为二人保举。”

“侍郎大人,你难道当我这个主人是个摆设不成?”赵诚瞪着眼道。

“罪过、罪过!”乌古孙仲端这才想起自己实在是唐突了,哪有当着主人面挖人墙角的。

“人们都说中原文物鼎盛,是江山代有才人出,难道中原这些年才子都绝了种吗?”赵诚挖苦道。

“大人这话就不懂了。我大金国皇帝陛下勤政爱民,抚育百姓,奖励劝学,开科取士,天下哪一年不出现数百位公认的才子,你们蒙古的马虽多,但我大金国的才子更多。”乌古孙仲端气愤地反驳道。

“何以见得?”赵诚反问道。

“浑源刘氏自不必说,东明王鹗也不必提,名气更大的要数太原元好问元遗山,其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新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他算不算是才子?”乌古孙仲端道。

“算是吧,还有呢?”赵诚不置可否道。

“翰林王若虚,承安二年经义进士,与本使同年入榜。曾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这样的人算不算才子?”乌古孙仲端又道。

“算!中枢朝廷呢?”

“我礼部尚书赵秉文,博古通今,不仅精通诸子百家,兼善诗文书画,历五朝,朝廷中的诏书、册文、表以及与宋、夏两国的国书等多出其手。我大金朝使节至自河、湟者,多言夏人问赵大人起居状,其为四方所重如此。而文臣当中,杨云翼与赵秉文轮流执掌文柄,门生半天下,文章亦与赵秉文齐名,世称‘杨、赵’。”乌古孙仲端侃侃而谈,掰着手指头,脸上很是得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