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当政以来,关于农业政策的第一项命令,因为当初耶律楚材夸大其词,说赵诚能每年得到多少多少赋税,但是铁木真将信将疑,所以赵诚便许诺可以在三年之内实现,条件是如何收税,收什么税,完全由他做主,而且今年免税,因为今年已经过去一半了,况且平民早就倾家荡产了。赵诚准备痛宰那些腰缠万贯的畏兀儿、波斯和喀喇契丹的商人。
“回桃花石小总督老爷,我本来听说这一回事,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今天听了您的金口玉言,才真地放心了。”那位农人激动地说道,“地里的庄稼刚种下的时候,因为发生了大战,庄稼没人伺弄,荒废了一段时日,今年欠收是一定的。知道了总督老爷的善举,让我们种地的,放心了不少。”
那些农夫纷纷聚拢到赵诚的面前,谦卑地弯腰行礼,而赵诚却是表现出了自己平易近人的姿态。他虽没有当大官的经验,不过他的见识和手腕却是没有一个人能比,要获得下层人士的认可,除了这政策上的倾斜之外,还要表现出亲民的姿态来。所以,他不仅要免赋税一年,因为农夫们早就家破人亡了,再收税就只得逃亡了,还要深入到民间,拍拍这个人的肩,握握那个人的手,嘘寒问暖,好不繁忙。
他深入民间,还有一个目的是了解这个异域的农业发展状况,不仅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为制订政策提供依据,还可以满足一下他的好奇心,看到任何一件让他感到新奇的东西,他都要驻足审视一番。
王敬诚给了他不少好的建议,但也都是政策层面的,他跟刘翼两人均是地主的儿子,虽分五谷,但是却“四体不勤”。但是赵诚却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因为在他看来,农业技术才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点。
当亚历山大的骑兵横扫中亚时,最善骑的骑兵也不得不紧抓马鬃以保持平衡,不得不紧夹双腿以免双腿空悬,因为他们还不知道马蹬的作用。正如有关马具的技术被发明,而让骑兵具备了更强大的机动性一样,农业生产技术与农具的更新换代,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颈圈挽具有效地克服了马在解剖学上的一个缺陷,使马具备牛的特点,而不致于在犁地或者拖车时,被勒死。而曲辕犁的发明,促进了耕作效率。深耕细作与条播农具的出现,有利农作物的生长。
然而,赵诚也不太懂这些,他知道的也没法发明出来。
河中地区,很明显受到来自东方技术的影响,不仅在手工方面和日常用具,在农业方面也是如此,当地评价说:桃花石人诸事皆巧。
赵诚和王敬诚等人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