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道家就早已生根了!”
“不儿罕此言错怪我了,佛道两家虽操守不同,但俱是劝人行善的,长春真人所在的全真派,其实就是佛、道与儒三家合一之道。我所怨言者,只是对世间众人趋言附势以讹传讹不满而已。”耶律楚材否认道,“我还是幼童之时,就曾听说过长春真人的大名,真人称得上是一位高人,活三百岁是不可能的,却是年已花甲。金国世宗皇帝曾召见于他,对他颇为优待,然则他却不服女真人,才回栖霞隐居。再说他门下弟子众多,声名显著,更不必说他们全真派的教众,河南东路以至河南西路及河北诸地百姓,甚而在宋国境内,也有他的信徒。如此之人,我蒙古大汗当然要笼络万分,此乃人心是也!倘若大汗不征召与他,我也要劝大汗征召。”
“耶律大人真是良臣也!”赵诚“由衷”地赞叹道。
“这只是其中之一也。余以为三圣之教,佛、道、儒皆有益于世者,余尝读《道》、《德》二篇,深有起起予之叹,欲致吾汗高蹈羲皇之迹,此所以赞成之意也。奈何只身卑微,若是长春真人来了,必会规劝我汗清心寡欲,以无为之道,化有为之士,则蒙古大军能少生杀念,天下将归于泰平安康。”耶律楚材道。
“然后你就能以佛家因果之诫化其心,以老氏慈俭自然之道化其迹,以吾夫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名教化其身,使三圣人之道行之于世。”赵诚接口道,“我再想想,最后你就可以定制度、议礼乐、建宫室、设科举、举贤良、劝农桑等等,也就是说‘行汉法’?”
“你都知道啊?”耶律楚材惊讶地说道,“不儿罕是少年英才,若是你也能助我一臂之力,规劝我汗,则大事易也!”
“耶律大人恐怕是高看我了,我只不过是个札里赤罢了!”赵诚推托道,“大人是位真正有才学的人,大汗对你也是高看一筹,我想大人定会实现你的夙愿的!”
赵诚想都没想就拒绝,让耶律楚材极不痛快,耶律楚材道:“不儿罕何必这么武断?我所毕生秉承之理念,难道错了?”
“这个嘛……当然你是没错,这道理我也明白,可是道理是道理,行不行得通又是另一回事。”赵诚道。
“不儿罕写得好文章,又是聪明人,枉我这么推心置腹,你却这么推三阻四,令人齿冷!”耶律楚材道,“行不行得通,那是果。若是没有意愿去试试,向我汗进言,岂能成功?”
耶律楚材情绪激动,他一激动起来,那一副漂亮的长胡子因而总是剧烈抖动起来,大有赵诚不答应,他就誓不罢休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