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姓赵的!我不是对儒学有意见,儒学可以脱蒙昧,教化百姓,让百姓知礼仪等等,可是用来治天下就太不足了,汉以来实行尊孔之制,因为读了儒学,就会上下有别,长幼有序,所有寒窗苦读当了官的,只知要忠于朝廷忠于王事,没多少人会一心想着当皇帝,这样皇家人就放心了。皇帝也是顺天意而牧万民,天经地义。古往今来,皇帝只是披着儒家的龙袍,行的却是法家的实,只不过不如秦时那样苛刻而已。在我看来,这蒙古人行的就是秦国那一套,用军纪治民,用军功激励百姓。这当然也不能长久,但要比匈奴、突厥好了百倍,这也是有缺点的……”
“我不是乱说,更不是诽谤。那书中只告诉我们要以仁治天下,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谁都知道。要知道作为一方父母官,最起码要识数,治下有多少土地,有多少户,有多少丁口,每年可以收多少粮食,万一遇到天灾,要准备多少救济粮?要是丰收了,米面的价钱却贱了又怎么办?官府每月要多少费用最合情合理?要收火耗钱几何?这都是学问。这就要牵涉到算术了,要是一见数字就头晕,那还谈得上治理一方?你们知道大食数字吗?不知道吧?这可是所谓‘番邦’发明的,为什么不能拿过来。古为今用可以,番为中用也是可以滴,我刚才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是抱残守缺,只知道在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里引经据典,那是不够的,还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比如这蒙古人的骑兵十分厉害,不是说我们汉人弄些马匹来,就成了骑兵滴!还要学习蒙古人养马之术,马战之术和练兵之法,这就要从蒙古人行猎时的习惯说起了……”
“这是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中了进士当了官,不是带着大印从公堂之上收税就行了,如果百姓交纳钱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么官府或者朝廷就有义务抚育百姓,百姓穷苦,就得减税,百姓饱受盗匪之苦,官府就得保一方平安。世间从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扯远了!”
“我的理想?你们士大夫,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不想这样,我想的就是有一些财产,将来娶妻生子,好好过日子,就太好了。你们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我敢说我这个理想代表这全天下之人,百姓可不管谁来当皇帝,只有能养家糊口,官府不要太过分,逢天灾皇帝减点税赋,就算得上百年难遇的盛世了。所以,一个好朝廷,就看百姓有没有饭吃,有没有衣穿。判断一个官吏称不称职,也是如此,光自己清廉,那还是不够滴!”
“朝廷是朝廷,国家是国家,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为什么?朝廷乃一家一姓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