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神箭门 第四十一章 钓鱼城之战 9(2 / 3)

一幕却让我目瞪口呆。 此战说是小战,在这动不动就是数万人大战的冷兵器时代,眼前这两千余人地攻城军确实不值一提。 城脚之下狭窄的山道决定了蒙军的规模,而山道的崎岖也决定了蒙军进军的速度。 望着不远处举着盾牌,推着数十架简易云梯,笨拙地往山上移动的蒙军。 我张大了个嘴巴半天也合不拢。

这反差未免也太大了吧!这些就是曾经炫嚣一时的蒙古鞑子?这些就是在平原之上纵横驰骋地蒙古骑兵?曾经的作战经历告诉我,在平原之上,蒙古骑兵即便是只有两千人,也是绝不能小视的。 若是要歼灭骑在马上的两千余蒙军,宋军至少也要出动上万人,有时甚至更多。 而且这还是在打伏击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而眼前这两千余走在山路的攻城蒙军,却好像只是我们的箭靶一般,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他们被滚木、擂石砸得血肉模糊的样子。

山脚下地投石车再次吼叫起来,但由于是自下往上抛射,所以那些石弹即便是打到了城墙之上,却也没有造成多少损害,有些甚至还反弹回去沿着山道滚下,恰给正在上山的蒙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而城中射出的石弹却完全不同了,城脚下有很大一部分地段是碎石地,城中射出的石弹并非如击中泥地一般深陷其中。 而是有若冰雹般地在地上欢跳着。 蒙军抛石车很快便在它们的舞步中。 一辆接着一辆地支离破碎。

攻城的蒙军也趁着此时加快速度越过了投石机的射程,攻到了城墙脚下。 箭啸声随之响起。 羽箭有若雨点地朝蒙军飞去,一时羽箭射中盾牌的“空空”之声响个不停。 但那些蒙军显然早有防备,他们将数张盾牌拼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张斜面向上的巨盾,蒙军便躲藏在那些巨盾之下缓缓向城脚移动着。

“呀……”当数十架云梯架上城墙之后,蒙军便大吼一声,巨盾很快便化整为零,两千余名蒙军各自举着盾牌,挥着弯刀,踏着云梯朝城头上攻来,蒙古人那天生粗壮的骨架,再配着那凶神恶煞的脸与柳叶弯刀上的寒光,使其攻势看起来倒也有些威势,不过我对此却只能抱之以苦笑。

蒙古人即便是学会了制作大宋的攻城器械——云梯,却始终还是不会攻城。 这一点,我可以轻易地从他们的人数与云梯地个数完全不成比例可以看得出来。 两千余人,却只准备了五十余架云梯,云梯也过窄,只能容一人登墙,也就是说即便是蒙古人配合地极好,在同一时间内也只有五十人能够登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