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七章 皇帝养成计划 二(3 / 5)

国能生产的,哪怕产品质量差一点,也用政策来禁止外国同类商品向英国销售。除了英国不能生产的,比如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等,才会在海外进口。比如,65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鼓励英国的商人进行航海出口贸易。同时规定英国商人向海外出口商品,只允许雇佣英国的船只,而不允许雇佣外国船只。

英国的贸易保住主义,极大的伤害了“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的利益。后来,荷兰人与英国人爆发了一

场决定国运的英荷海战,便是因此引爆。

7世纪的英国这种狭隘的贸易主张,虽然有其片面性,但是向海外出口赚取财富,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却是真知灼见。

当然,大明其实需要的是出口既然。但是过度的保护主义了。不符合大明的利益。相反大明帝国是最应该提出“门户开放”、“贸易自由”主义的国家。因为,此时大明的制造业,站在整个世界金字塔顶尖。贸易保护主义,会影响大明的利益。只有开放主义。才更能促进大明的出口贸易。

王承恩跪地说道:“皇上深谋远虑。奴婢一定按照旨意。相机行事。”

崇祯点头道:“龙江船厂的事情,你选择放心的人去督办。让将造船工作做好,船造好了。对外出口增加,长江流域的内贸也盘活了。这一点疏忽不得,尤其是造海船,造船的质量、数量,要跟上。一部分的船卖给天津,另外一部分则一要去主动找市场。”

“奴婢领会皇上旨意!”

王承恩离去,文华殿仅剩下崇祯一人。

捧着一本崇祯年版的《金瓶梅》,崇祯恰意的说道:“这就是生活。”

身边伺候的一名宫女,扑哧一笑。

崇祯微笑道:“笑什么?朕说错了?”

那宫女微微一惊,却知道如今的皇帝变得非常和蔼,说道:“《金瓶梅》文人大夫们,小姐们也偷偷,才们也,贩夫走卒们。可谓是雅俗共赏,但是,偏偏所有人都悄悄的,不愿被别人知道其过。原因就是嫌弃媚俗,上不得台面。”

崇祯笑道:“你知道什么!什么叫做雅,什么叫做俗。像八股文、很多的诗词,大多数会被湮灭在历史上,后人谁会记得。偏偏像今日被人不起的俗物,今后多半会被流传下去。大明识字的,有多少人过《金瓶梅》,朕是不知道的。但是,大概也知道,市井中无数人在,无数人家都有收藏。无数人的,肯定有它独到之处。”

“这种今世被认为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放到后世说不准就会成为唐诗宋词一般的大雅之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