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五章 军火订单(4 / 5)

油国家,能够眼睛都不眨一下,几十亿美元、上百亿美元的订单,就砸了下去。

这个年代的日本幕府,手中掌握几十个大型金银矿山,一旦下决心购买武器,自然是敞开手脚去买了。

事实上,天津特区的大炮铸造成本上,比大明的工部、兵仗局更具备优势。原因倒不是天津在铸炮技术上的创新。

实际上,天津采用的火炮铸造技术,也是以比较成熟的传统工艺。

17世纪流行的火炮铸造工艺,最主要的两种是失蜡法和泥模法。这两种技术,并不仅是为了铸造大炮而发明,很古老的技术。

商朝铸造的铜鼎、铜器,传承到后代被视为神器,这就是古代人运用了先进的失蜡法铸造这些国宝级的铜鼎。商朝铸造大型青铜器,用是“失蜡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当然了,蜂蜡这种难以想象的昂贵材料,也只有在奴隶制王朝的奴隶主才会不考虑成本。后世逐渐用普通的动植物脂肪制造的蜡烛代替,或者用石蜡也可。

泥模法,即用水和泥制成模具,然后范金倾铸,层层笋合。泥模必须烘得干透才行,否则外表虽干,里面湿润,一遇金属熔液,潮气自生,铸成的火炮就有蜂窝,施放时炮筒rongyi炸裂伤人。

这两种铸造技术中。从开工到出炮,小炮最少需要一个月,大炮则需要四个月,铸成之后必须将泥(蜡)模打碎,才能将炮(铳)取出,故泥(蜡)模无法重复使用。

当然了,蜡模比泥模更贵,但是制造出来的火炮质量较高,内膛不rongyi出现瑕疵。比如,此时的清军,就从山东投奔鞑子的叛军手中,学会了失蜡法铸炮技术。明末时期,清军同样非常重视铸造火炮,并且清军的火炮多是以失蜡法铸造。因为,失蜡法成本虽然更高,但是质量相对与泥模法高出一截。

明军铸造火炮,则是失蜡法和泥模法都用。

而为了省钱,大多数火炮皆是泥模法做出来的,泥模法的制造时,稍微遇到雨雪天气,就有可能受潮,铸造失败。哪怕是厉害的国手一级的制造高手,制十门火炮,也只有一两次是合格的。而许多本该淘汰的不合格火炮,经常被鱼目混珠,送上了部队中,非常rongyi出现炸膛现象。

天津地区的制炮工艺,也没有shime创意,仅是采用传统的“失蜡法”而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