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艘商船,客户主要是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
“天津造船厂”因是天津海鱼食品公司所投资,制造的船只,制造的船只主要以渔船为主。“天津造船厂”造船追求的是量,一年生产各类大小船只300余艘,不但提供给天津的渔民,更销售给渤海岛屿、山东渔民和耽罗岛殖民地当地的渔民。
总体而言,天津的造船业发展,也是欣欣向荣,这是因此,贸易、捕鱼、水师方面的需求使然。
为了鼓励三大船厂造船,肖图白制定了《天津特区鼓励造船法案》,法案中,天津地区海上船舶的吨位,五年以内将要达到10万吨。十年以内,各类型船舶总吨位将要达到50万吨。
具体到崇祯十一年,天津海防水师、渤海运输贸易公司等等机构,已经根据相关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发展计划。
天津海防水师制定了50艘战船的采购计划,要求300吨以上排水量,载重量超过80吨,能装载15门火炮的战船。
渤海运输贸易公司采购量35艘武装商船,规格类似于天津海防水师。
天津海鱼食品公司,决定将捕鱼船队规模,扩张到5000人,添置200艘新船。
这三大采购计划,对于大帆船的采购,将会达到100万两之巨。对于天津的造船业而言,则是一场惊天的大采购。
而帆船的采购,又涉及到木料、帆布、油漆、桐油、麻绳、铁钉、仪器、铁锚等等各种子门类。
可以说,造船业的发展,并不仅仅造船厂本身的事情,而是能够极大的促进各种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么多材料中,光是对于帆布的需求,就会形成10万两银子的订单。需知道,17世纪的帆船,根据风帆材料不同,分为硬帆船、软帆船。硬帆船用竹席、草席作为船帆,中国的古代帆船一般以硬帆为主,特点是能八面来风,任何风向都容易航行。
欧洲采用软帆船,用帆布作为船帆,cāo纵起来更灵活,在战斗、远航方面,也更具备优势。这年代的帆布,一般都采用厚实的棉布。
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经常采购大明的帆布,采购量有时候,非常的惊人,主要就是因为,中国的棉布价格便宜。很适宜作为廉价的风帆材料。大航海时代,欧洲人进口中国的棉布,风帆材料是主要用途,民用的穿衣需求,反而摆在次要的地位。
天津的造船,这次主要仿制欧式软帆船为主,并不采用大明传统的硬帆船。硬帆船和软帆船之间的竞争中,或许有一些优势。仅满足于东亚称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