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百倍、千倍、万倍的发展!我欲在成立‘天津工学院’,聘请宋先生为校长。以《天工开物》为教材之一,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用科学改变世界!并未,宋先生众多对于自然界的发现、探索和机器方面的研究。天津皆可以拨款,让你成立专门的研究项目。这样一来。宋先生的个人研究,也可以效率大增吗!”
宋应星闻言不由被打动,这么多年来,宋应星在官场上敷衍了事,对于科学研究却是极其热衷。
而崇祯七年,宋应星仅担任江西分宜县学教谕,县学教谕也就是明朝的中学校长。明朝时期非常重视儒学教育,每个县都有官办的学校。一般学生启蒙教育在私塾,而一些能进一步提高的学子,经过考试后,可以在儒学就学。
担任县儒学教谕,只能算芝麻官。而宋应星担任教谕期间,也只能传授学生儒学,而在学校推广科学知识,会被学生家长投诉为误人子弟的。
这么多年,宋应星为科学研究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前途,却不被世人理解!勉强有少数好友支持他的科学研究,但是他的好友们,也并未是掌握大权之辈,对于他的帮助非常有限,至多是赞助他一点钱,用于出版《天工开物》。
而《天工开物》仅是宋应星研究总结的一些容易被实现的生产技术。通过这些容易被实证的技术,给他打响名气,然后获得更多人资助,令宋应星有资源投入对于一些前沿的光学、声学、气象学、生物学、化学等等宋应星更加着迷的前沿项目。
欧洲的学者,早就有各国的政府、权贵成立一些大学,来支持他们的学术研究。但是在中国,学者们只能自己出资出力,不能获得国家资源支持,甚至被人讥笑不务正业。但是,即使环境并不利于科学研究,依然有像宋应星这样的科学家,至死不悔的研究着。
“好,既然肖大人看得起宋某人,我也不矫情了!这个‘天津工学院’校长,我担任了,也不要朝廷认命的官位,只要能畅快的做事就行!除此之外,大人能说明,工学院的招生规模,还有对于我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吗?”
肖图白微笑道:“不,‘天津工学院’有朝廷编制的,校长是正七品,与县令差不多。”
宋应星玩笑的道:“我该庆祝升官吗?”
后世,如果担任一所大学的校长,恐怕比县长、市长身份还要令人高看一眼。毕竟,在工业社会、现代社会,学者们的地位,并不差于官僚。
甚至,一些学者三十多岁已经的权威,到地方视察。三十来岁的公务员,一般还是基层,领导对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