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铁轨路、昆仑奴(3 / 5)

不去改变古代人,那么两百年后,再次忍受落后挨打?

半晌后,吴三桂忽的被提醒:“吴小兄弟,到岸了!”

吴三桂蓦然惊醒,望着那崭新的一片港口。这次跟郑芝豹返航,吴三桂也仅带着两名仆人随行,刚刚在港口靠岸,光怪陆离的景象。已经令他们感觉到了一丝不同的气质。

塘沽码头没有权限竣工。但是,光是修建成的一小段。已经繁华的不亚于南京秦淮河。除了大量的码头搬运工之外,码头上的各种塔吊滑轮机械,轻易将数千斤重物吊起,更是令人吃惊其科技伟力。

除此之外,为了增进交通运输的效率,码头上还修筑了铁轨,铁轨上牛马拉动的轨道车辆,一辆车上可以装载几万斤的货物。轨道车的效率。比之普通苦力肩扛要高效百倍,而比一般的牛车、马车效率要高10倍!

后世人一想到修铁路,就想到火车。

但实际上,在火车没有发明之前,已经出现了铁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出现了木质的轨道,用于各国运输兵力和粮食。秦朝人。甚至修建了少数的铁制轨道。

秦始皇统一了华夏,横扫后。“书同文,车同轨”,书同文就是将文字的标准统一,车同轨,令六国的木质运输轨道与秦国标准一致。这样更便于将征服的六国纳入秦国的统治下。战国时期盛行的先进的“木轨”交通运输体系,到了后世逐渐不用了,其实是因为木材砍伐太多,用不起这种昂贵的交通物流体系。这就和宋朝开始流行用煤炭,冶炼的钢铁质量大大不如木炭燃料。原因也是因为山林砍伐太严重,木材匮乏。用不起木炭,只能用煤炭了。

轨道交通,中国两千年前就出现了,但是却又因为经济因素被淘汰了,!

此时的欧洲,却开始搞起了一些轨道交通雏形。17世纪的欧洲已经发现轨道交通的便利,一些矿场为了便于运输矿石,纷纷修建了木质轨道,后来又逐渐将木质轨道改为更经济耐用的铁轨道……

后来,19世纪铁路大行其道,蒸汽机出现,人们开始在动力车辆上动脑筋,发明了火车。等到火车被发明后,马车、牛车在轨道上拉货运载,就逐渐开始被淘汰了。

肖图白自然知道,中国古代放弃轨道交通,是非常短视的行为!所以,在特区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时候,就开始实验性质的修建轨道交通。

不是木轨,而是直接上马铁轨!

吴三桂看着那整个码头上,被铺满的铁轨,铁轨上跑着的数百计的轨道车,忍不住问道:“这以铁筑路,在古书上看过!不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