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蒸馏后,达到了70%左右纯度,也够用了。
制造了100多斤的酒精后。
肖图白又令人尝试用“脂吸法”萃取植物的精油。“脂吸法”的操作。是用玻璃板上涂上动物的脂肪,在脂肪上铺上一层植物的花瓣。按照这种法子。继续叠加铺上多层玻璃板,板上均是涂上动物油脂和植物花瓣。
将这些玻璃板在阳光下照射。利用阳光的热量,令花瓣中的植物精油浸入动物油脂中。按照这种方法,在阳光照射的过程中要经常翻转玻璃或是更换花瓣,使涂抹的动物油脂内充满精油分子,直至饱和。
获得了充满植物精油的份子的油脂后,将这些油脂放在酒精中,不断的用机器搅拌。最终让酒精蒸发掉,留下纯正的植物精油成分。
将高纯度的香水精油融入到酒精中,便可以获得非常正宗的香水。
“唯一的缺点是,要持续70天左右,才能够萃取出植物的精油。”肖图白遗憾的说道。在后世,这种脂吸法在香水制造行业,逐渐的式微。
因为生产周期太长,耗费的人工、精力非昂贵,所以只有极其少数的奢侈品香水,才会用这种传统的工艺生产。
“脂吸法”在17世纪,刚刚被发明出来不久,应该属于高科技。一只到19世纪之前,欧洲主要都是采用这种办法,去生产高品质的香水。
事实上,最早的香水文化应该是发源于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祭祀们从天然的香料中萃取一些有香味的精油,秘制成宗教的用品。而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受到了古埃及的影响,也开始学会萃取动植物的香精。不过,这些原始的香水,无论是香味的浓郁和持久性,都不太稳定。
而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商业逐渐繁荣,再加上自然科学的研究的兴起,对于香水萃取工艺,开始不断的研究改进,逐步总结了更多专业的香水制造经验。其中,17世纪的德国科隆研究出了“脂吸法”用来制造香水,这种方法制造出出来的香水,香味非常浓郁、香气非常持久,而广受到欢迎。当时科隆香水几乎成为了香水的代名词,“科隆”也曾被音译为“古龙”,也就是香水会被称为古龙水的缘由。
中国古代并没有香水文化,一直到晚清时期,西洋的香水在中国大行其道,广受官宦贵族和商人、市民等等阶层的热捧,于是中国开始研究“花露水”等等香水。
不过,花露水制造的工艺太简陋,仅是含有精油较少的香水,在香水世界中,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后来,花露水逐渐添加了驱蚊虫之类的效果,变成了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