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章 漕、海之争(3 / 4)

食征收额度。总而言之,日本的畸形制度,造成了通过海运,将粮食卖到大明,能够源源不断赚取差价利益的空间。

而大明愿意进口粮食,也深受日本政府和商人的欢迎。毕竟,他们也为日本市场粮价偏低,不得不贱卖而头疼。

总而言之,由于日本廉价粮食贩运到市舶司港口之后。漕运衙门与市舶司衙门之间的矛盾。逐渐的升温了。双方神仙打架,底层的船工、海员们,往往也受到鼓动,互相的发生摩擦。

漕运总督属于朝廷的封疆大吏,比之各省的督抚的权势,也不见得小多少。

而天津市舶司,市舶太监陈观鱼也并非怂人。非常护短。

市舶司与漕运的人,三天两头打群架,这也是大直沽一景了。

“这里面。恐怕还有东林党人在捣鬼,漕运一向是东林党人把持”陈观鱼补充说道。

这漕运总督,做的最长的应该是万历年间的李三才。此人便是东林党灵魂人物。而现任的漕运总督朱大典,也是东林党人。朱大典卸任后,下一任的漕运总督史可法——还是东林党人。

可以说,明朝灭亡之前,东林党人把持了朝廷绝大多数的实权职位。东林党人把持漕运,使得东林党派系的商人,在漕运上基本上无需纳税。而没有东林党关系的商人,在运河上被各地衙门重复收税,以至于运河上行驶千里,纳税的价值已经比货物的成本贵了几倍——这种钱权结合的方式。也是东林党垄断朝野势力的根源。

而市舶司的出现后,开始动摇了漕运的垄断,因为用海运的方式到达天津,仅仅向市舶司纳一次税即可,而天津多的是南来北往的巨商和跨国贸易的海商。一般的货物。只要运到天津,很容易找到买家。

廉价、便捷的服务,使得市舶司的海运不断蚕食漕运的传统利益。

而漕运在成本上的劣势明显,公平的环境下,竞争不过市舶司。因此,便想出一连串的毒计。

“大直沽的码头。漕运衙门经营已久,大多数的地皮、码头、仓库,皆是对方所有。我方的码头泊位,只能停驻10艘海船。船多了,就需要租用漕运衙门的泊位。而漕运衙门泊位,眼下已经涨价到一天500两银子,海商若是在港口停留一个月,居然要付出一万五千两银子给漕运衙门。我市舶司与其据理力争,对方反而步步紧逼……要将咱们赶出大直沽”陈观鱼愤然的说道。

肖图白道:“在大直沽也非长久之计,你看若是将码头直接迁往海滩如何?”

“海滩?”陈观鱼愕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