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零章 廉政风暴 二(2 / 3)

向占据80%人口,却只占有20%田地的底层小地主、自耕农、佃农头上征收。

如果说,全国平均税率是3.3%,对于这些弱势群体来说。╔ ╗甚至是承受了20%以上的税率,再加上大地主们残酷征收五成以上的田租。本质上,底层的弱势群体每年只能保留30%左右的收成。年景好的年头,也只能勉强果腹,年景差的年头抗压能力差的佃农、自耕农只能大面积的破产逃荒。

对于小商人来说。朝廷的政策也是美好的,具体执行政策的官差总的坏透了。明朝后期,朝廷的商业税已经名存实亡,但是具体到官差身上的孝敬,却是少不了。而这些孝敬,往往是商人经营所得的20%以上。

这样一来。明朝的普通商人最大的成本支出不是向国家缴纳税收,而是向官员、官差等等阶层孝敬的成本。

葛沽经济特区对于商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恐怕不是别的因素,而是葛沽的税收政策比较公开透明。╔ ╗

——普通商业税3.3%、特殊行业(赌馆、妓院)商业税10%!

除此之外,官府不会征收其他的税收,更不会允许官吏们收取孝敬的行为。所以,葛沽经商的商人,经营成本是比较低的。

再加上,葛沽人口密度也是非常惊人,其中的商业利益,往往也能够让商人们赚的盆满钵满。这样一来,商人们拥护葛沽政策的,自是占据了主流。

新上任的廉政部的部长李信,对于私营的商人们,却保持不信任的目光。

因为,李信通过负责廉政部的工作,开始了解一些基本情况——习惯搞私底下不规矩的小动作的,往往是私营的商人。而国营的企业,往往比较规范一些。

而私营商人经营手段往往“灵活”的过分——贿赂官员、偷税漏税、营业收入造假等等方式,无奇不有。

“国师大人,既然这些私营的商贩,根本就是败坏葛沽风气的源头,为何还要招揽他们在此经营?”李信颇为激愤问道。

肖图白笑道:“私营的商人有万般的陋习、缺点,但是他们逐利性更强,给予整个市面注入的活水。如果将他们排斥在经济特区市场之外,那么整个经济特区将会死水一潭。”

“死水一潭?文官不贪财,是死水一潭?”李信脸色通红,显然难以接受。

“我问你,如果一个贪官,自己贪一些利益,却让百姓大多数收入增加几倍。而另外一名清官,自己一分钱也不贪,百姓们生活也有过去一样贫寒,你更赞赏哪一位官员?”肖图白问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