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烽烟再起 一(5 / 6)

道道的土墙。

这些土墙的目的,功用可以抵御敌人远程的弓箭射击,与此同时,也能够方便士兵站在矮墙后,进行排枪射击。

皇家新军的第二营700名官兵派驻钱钟庄,并且在宝坻县当地招募了3000名当地人作为民兵。

由于民兵吃住在军营,原则上每月能获得1两银子的薪酬。当地百姓的参军意愿非常强烈。而指导宝坻县民兵训练的,则是葛沽民兵部队的老兵,这些老兵皆是因为之前的战斗表现不俗,已经晋升为军官,与此同时。原本是契约奴的民兵,也随着成为民兵的军官之后,奴隶契约提前到期。

契约奴合同到期的民兵老兵,每年的基本军饷1两银子,加上军官有额外的津贴,普通能月挣到1.5两银子左右的军饷。

民兵部队的军饷也是从无拖欠。也不打折扣。一名民兵的待遇,也大致与和京营、关宁军等等部队的基层官军的真实待遇接近。

由于宝坻县之前就遭遇了鞑子的侵略,不少缙绅遭到灭门。剩余的地主、缙绅,留在县内的,皆的出钱出力,组织了大量的团练。

宝坻县尚武之风,骤然掀起。

整个宝坻县的团练数量,莫约达到1万人,虽然不能做到人人持有制式兵器。但是用毛竹削成竹枪,也是能够做到的。竹枪对付鞑子的骑兵,效果不见得有在南方沿海对付倭寇那么有效,但是竹枪排成方阵,也是被证明,能够有效捅死人。

竹枪阵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这也是与戚继光爷爷的传说有关。岳武穆之类古代的人物名声虽响,但是岳武穆到底怎么练兵、打仗的,大多数人都说不出名堂。

而戚继光中后期骑兵、火器的战术运用过于复杂,民间并不是太了解。反倒是当年戚继光年轻气盛时,在南方沿海剿灭海盗倭寇的那种速成的“竹枪阵”,却是在整个天下影响深远。

农民起义学习戚继光的竹枪阵,秦良玉的白杆兵战术也是竹枪阵的变种,地主团练们缺乏制式兵器,也只能搞竹枪阵。

竹枪方阵战术的关键,不外乎是队列整齐,纪律严明。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向左刺、向右刺。这种技术含量最低的兵种,三天之内就能速成,一个月之内就能训练合格。

只不过,竹枪阵由于战术呆板,未来发展潜力有限,只能作为速成练兵的权宜之计。如果,练成一直长枪方阵,便以为天下无敌,那只能是大错特错。满蒙骑兵式的骑射,以及皇家新军的火器攻击,皆是竹枪方阵战术的克星。

而在宝坻县练兵如火如荼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