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其兄长郑芝龙的抑郁。[]
“芝豹,你的功劳,我也是记在心中。将来,我给你的富贵,必定不下与兄长......”肖图白说道。
“芝豹誓死报答大人恩情!”
知遇之恩,在古代算作是非常大的恩情。
对于郑家,肖图白既准备用,也准备防备、敲打。让郑家对朝廷的力量更敬畏一些,不要一面利用朝廷的势力捞好处,一面却又在糊弄朝廷!
郑家海上霸权看似强盛,实质上根基是在于合法从大明进货各类商品,向海外销售所得的利润。
郑家一年的收益数百万两白银,这种可怕的收益,已经远远超过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营效益。
那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南洋,靠的不过是2万多名员工,以及2000多名公司雇佣军而已。
荷兰东印度公司每次与郑家打仗,每次损失个千把人看似不多,但是已经损失了其一半的军队,甚至动摇其在殖民地的统治安稳。
所以,整个亚洲各大海上势力,对于郑家是又惧又怕!崇祯、南明、明郑,整个十七世纪的中叶,郑家一直压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喘不过气来。
一直到十七世纪后半叶,荷兰人伙同康熙,镇压了郑家的势力,这才进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最景气时期。
而康熙听从荷兰人建议,先干掉了郑家在福建的据点,并对福建实行残酷的清洗、封锁政策,使得郑家难以获得大陆的商品。而没有了大陆的商品,郑家的贸易便无法进行。
而失去了贸易货源,郑家便逐渐困死在台湾中,经济基础越来越差。
而郑家被满清经济封锁初期,希望利用战舰的机动性,在沿海各地走私来获得商品。康熙做的很绝,发布“迁海令”——
沿海30~50里居民,全部迁往内地,不准民间船舶出海捕鱼、经商。一旦有人违令下海,全家处死。康熙年间,残酷的迁海令,至少屠戮百姓近百万,可以说是两败俱伤式的封锁令。长达20多年的迁海令,让百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区,变的荒无人烟。穷死了沿海千万百姓,也穷死了台湾郑家。
肖图白知道郑家的核心经济来源,心知道,利用、拉拢郑家,同时也要防止郑家势力过度膨胀。
比如,郑家后来在海上武装收税,一艘船一年缴纳3000两银的税,每年最高能够收取千万两财富。但是这些税,全部都是郑家自己私自收取,并且落入朝廷的国库中。
对此,肖图白很有意见,私自收税,基本已经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