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按照两台三锭纺纱车的昼夜不停纺织纱线,才能够满足一台织布机生产所需,所以纱线的产能成为限制了纺织业产能发展的主要因素。
但是,16锭珍妮机的效率,一台纺纱车生产的纱线,已经能满足两台织布机生产所需。
一名熟练纺织工,一天的效率织布一匹,再加上大多数的工人皆是学徒工。所以,这个50人的工厂,从纺纱到织布,一天大约能够生产15匹棉布。
正在肖图白为自己生产效率高而自豪。
一名织造工人摇头,道:“国师大人,织造在这年头,十有八九是亏本的。如果不是纺纱机器效率高,雇人生产早就亏死!”
肖图白愕然:“为何?”
工人非常简单的给他算账。
由于崇祯年间天灾,农作物价格暴涨,棉花价格一斤已经涨到1钱白银,三斤棉花棉花可以织一匹布。
而一匹棉布的市场零售价只有6钱,大约有3钱的差价。但是这3钱差价,至少要给销售商1.5钱吧?
工人们要糊口,又要付给工钱。
“按照现在每天50人生产15匹布的效率,您一分钱也赚不到。再加上,东家您购置厂房、添置机器的费用,甚至是亏本的!”工人说道。
肖图白奇怪道:“既然不赚钱,为什么松江、苏州等地,纺织业非常发达,有百万人在纺织?”
工人笑道:“那边的作坊主,大多数都是种棉花的!”
明朝的棉纺产业链,最赚钱的是“棉农”!
一亩棉田,能够收获100斤以上的棉花,也就意味着一亩棉田能创造十两银子的效益。除去种子、开支等等费用,棉农在一亩棉田中,能够赚八九两银子。
可以说,哪怕棉农只有一亩田,也能够凭此养家糊口了!
——难怪这个时代,重农轻商!
种棉花的比纺织棉布的更赚钱,并且纺织技术往往都是记载在农业书籍上。
这年头,基本很少有人认为纺织是工业,而普遍认为纺织属于农业!也正是因为纺织被认为是农业,所以,中国古代的诸多制造业中,以纺织业最为发达!
“........”肖图白突然愕然。
这不坑爹吗?在明末弄出了珍妮机,居然会是亏本生意.......
没有办法!
明朝的棉花价格是其他地区的几倍。而明朝的棉布价格是日本、东南亚等地的二分之一,是欧洲布价的五分之一。
简单说,明朝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