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不惜成本。实际上,用息壤核心来制造战舰,成本确实非常低。
星际战舰作战之时,也有阵型的讲究,但因为宇宙空间太广阔,防御阵型基本上没有用,有用的只有少数几个阵型。
太空之中最基本的阵型有两个:横列和纵列。横列是进攻用的,而纵列是追击用的。横列就是舰队中的主要攻击力量一字排开或者排成一个阵面,这个原理很简单,就是要把火力发挥到最大。至于纵列在追击中的好处,则是敌人在正前方,舰队呈“一字长蛇”,但略有错开,要让所有舰船视野中都能看见敌人,然后激光炮开火,那么激光轨迹是一系列几乎重合的直线,交点在敌人将要到达之处(要预估提前量,因为光传播需要时间),而在敌人前面和后面很长一段距离处,都是激光经过的范围,相当于激光追赶着敌人走。这种情况下,逃跑方需要不断左右移动,否则就被一连串激光干掉了,但这样的话追赶方也可以让光束稍微散开,覆盖逃跑方的左右上下可能到达之处,这样的话无论左右移动还是加速减速,都逃不过激光的打击!当然,左右移动所受到的攻击强度要小很多,总比一个劲加速,最终被激光赶上所受到的攻击弱了许多。所以说,纵列是追击用的阵型。
横列经过演变,又产生另一种阵型——“同相位阵型”,或者叫“圆弧阵”,“弧面阵”,“同相阵”。这个阵型是指,攻击方舰只处于一个球面(弧面)上,而球心则是攻击目标,如果攻击方舰只同时开火,那么激光会同时击中目标(也要估算提前量,这个要求更精确),威力叠加!如果不能同时击中目标,那么效果就会差很多,因为作用时间变长了,瞬时破坏力就降低了。如果舰只并非严格处于同一弧面,那就需要时间延迟量的调整,以最滞后的舰只为标准,各舰只的开火时间按照光程延迟,以实现激光同时击中目标的效果。因此,这个阵型的特点就是开火相位相同,涉及到相位,这就比单纯横列纵列多了一些技术含量。
同相位阵也有变形,可以把全体舰只的同相阵变成局部小队的同相阵,因为许多时候不需要集中所有的火力,只需几艘战舰的火力就能消灭敌人,这时候就不能浪费。如果要攻击多个目标,也要拆分同相阵。
除此之外,还有简单的包围阵,这需要数量优势。这个阵型没什么技术含量,所有舰只全力开火就是了。与之相反,被包围的状态是最惨的,包围者的后方没有别的敌人,可以尽情攻击,而被包围者则上下左右全是敌人,什么阵型都没法护住后背!除非被包围者全部挤成一团,但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