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攻方向有两个,最后刘云还是保守地选择了哈萨克。因为中东和西亚这块地盘是新占的,脚跟还没站稳,当地人对中国的认同感不强,而驻守的部队中大部分都是新兵,依靠强大的装备,防守有余,进攻不足。从土耳其发动进攻,最好的结果是能够直捣黄龙,一举命中思金人的中枢!但这样的概率很小,先说如何突破防护罩的防御,这就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保险起见,还是从扎根已久的哈萨克基地发动进攻比较好。而且,也可以从内地调集大量有经验的老兵,特别是参加过定远城战斗的老兵,战斗力较强。从这里出发,进可攻,退可守,是稳妥的选择。
这里提一下中东和西亚人对中国的认同感问题,和哈萨克不同,哈萨克算是汉唐时期的西域,经过历史变迁,许多汉人也迁到那里,与当地人通婚,中亚这块地方,人种混杂,在中国重新夺回此地之前,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等地,满大街的人看起来都像中国人(这一点是真的,真实世界里,吉尔吉斯斯坦骚乱时的总统,看起来就跟汉人没两样,骚乱现场的照片中,许多民众看起来都像中国人,而不是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等地的人种),只有一部分是俄罗斯人种,而俄罗斯人种在中亚的存在,纯粹是因为沙俄的东侵。所以,哈萨克等地的人们很容易接受了当前中国政府,很快就真正融入了中国,那里的军事基地也招收了许多当地兵员。现在已经过了十来年,中亚的生活水平翻了好几番,社会安定,所有人都心向华夏,没人怀念以前Nod和GDI势力犬牙交错,黑帮横行,到处混乱的时光。
中东和西亚则不同,历史上中国从未占领过这片地区(蒙元不是中国,当时中国沦陷了,中亚、西亚那些汗国跟中国毛关系都没有),虽然有许多交流,但冲突倒比较多。伊朗这块地方,曾经是波斯帝国,但在唐朝之时,大食帝国(阿拉伯)崛起,波斯被大食击败,波斯王子卑路斯逃往中亚,两次向大唐求援。第一次大唐没有发兵支援,后来卑路斯依靠吐火罗人的帮助,在中亚获得了根据地,再次向大唐求援。此时大唐已经征服西突厥,便封卑路斯为波斯都督府都督,波斯为唐朝属国。再后来,阿拉伯人继续东侵,波斯王子再次被打败,逃往长安。在此过程中,大唐因为种种原因痛失良机,没有真正发兵支援波斯。虽然当时出兵很困难,特别是补给困难,但后来的历史证明,大唐未能在大食帝国脚跟未稳之时出兵中亚,扶植波斯与之对抗,是战略上的大失误,以致大食帝国坐大,最终在怛罗斯之战中,大唐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