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问题。
资料中说到核能的储存方式,“……核电池,一度成为人们储存核能的方式,因其有储能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但核电池有辐射污染,而且功率随着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而减少,不是一种稳定的能源。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储能密度高、干净、稳定、功率可以随意调节的核能储存方式。问题是,我们往哪去找这种材料呢?”
刘云想到当初在实战训练时空的时候,从系统兑换来的装备曾经大量使用核电池,那时核电池由高效率加速器来进行“充电”,而核电池如果想达到很大的功率,那就必须使用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性元素,而且电池不能“关机”,因为衰变不能停止,有很大的限制。资料所说的材料,那种功能实在很理想,但如何才能制造这种材料呢?
“……一百多种元素组成我们通常看到的世界,而这些元素的性质仅仅由核外的电子来决定,决定具体性质的,就只有原子核的电荷数而已。质子、中子、电子,可以看成微观世界的‘砖头’,自然界用这些砖头只制造出一百多种元素,数千种同位素,难道这些‘砖头’就只有这么点变化而已吗?人,完全可以当微观世界的建筑师,可以用重子搭建出丰富多彩的‘建筑’,这其中的变化无穷无尽,当人们可以自由操纵这些重子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所说的能够自由储存、使用核能的材料,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必须用重子的‘砖头’搭建而成,重子的结构确定之后,电子的性质也被决定,这是理所当然的。”
看到这里,刘云眼前一亮,是啊,以前他们只是用不同的物质混合,或者在特定环境下经过处理,或者用蒸发、沉积、溅射、生长等多种方式制造,然后就形成所谓的“新材料”,这样的材料改来改去,都是在电子层面上修改,从来没想过要改变原子核本身。自然界形成的原子核,因为其能量处于最低,这样才能稳定,所以原子核看成是球形的,这个资料中说,用重子搭成的“核”也具有其他形式的稳定状态,不必是球形,不过,这种核本身的成分就不止是质子和中子,还有其他由夸克组成的物质,这样成分就非常复杂了,其相互作用和性质只有用重子理论才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