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不谋而合,同样是在战车横行的趋势下独辟蹊径,用一支精锐至极的力量彻底粉碎所谓的“数量优势”,取名如此自然也有“致敬前辈”的意思。
不过某人可并不满足由纯步兵构成、行动缓慢的传统“魏武卒”兵种,他理想中的“宋武卒”,将是一支包含了“山阵枪甲”、“雷烈之花”以及“紫荆长射”等,多兵种的立体化作战部队。
真想装备司能快点发展起来啊!子夫无奈地在心里叹了口气,这就是眼前最大的问题了,虽然自己从老丈人那捞来这么一群“宝贝”,但距离他想象中那样发达的军工制造部门,绝对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还好自己还“年轻”,妥妥地等得起若干年后,“宋武卒”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气吞万里如虎的那一天……
******
“世子您现在毕竟只是暂代君上的大权,若是急于对军队动手,恐怕会给那些潜在暗处的世卿贵族们更好的借口……”滔滔不绝地说了快一个时辰了,老百里还是在苦口婆心地劝他收回成命。
虽说心中早已有了定论,但子夫对老人的一番好心还是颇为感动的:试想如果不是真心替自己着想,身为臣下的他又怎么可能把这些“敏感问题”,当面锣对面鼓地给自己分析得如此通透,又怎么会不厌其烦地一再劝谏自己?满满的都是用心良苦啊!
其实在百里奚而言,之所以如此紧张,更多的还是担心子夫储位的安稳;好不容易才遇到一个如此聪颖英果的世子,小小年纪便能勘破时弊提出众多针对性改革新政,这简直让他惊为天人。
若是因为这些太过激进的改革,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被桓公取消他世子之位的话,那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此在他看来,子夫完全可以等到将来继承大位后,再执行这些过于激进的改革和政策,至少受到的阻力和掣肘要小些。
但某人偏偏就是个急性子,这让他也是无语了……
“好了百里卿,这事就这么定了!”子夫显然不想在这上面再做纠缠,拍拍手直接结束了讨论:“对了,麻烦您回头转告下孟明将军,让他按照上次的标准,帮我在那三千禁军中先选拔一轮!”
“是,殿下。”见他已经打定注意,百里奚只得无奈地点点头应下,可心里却依旧对此并不乐观;他甚至琢磨着要不要告诉儿子,把禁军们也给弄到那个“秘密军事基地”去,以免引发轩然大波。
看着老百里渐渐消失在殿外的背影,子夫顺势将目光投向更远处的天际,不自觉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