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香港的特技人,杨林最熟悉的就是柯受梁和罗理贤。前者是台湾人,成名于香港,曾经驾车飞跃黄河的壶口瀑布,有“亚洲第一飞人”之称。而后者更是组建了“猛龙特技组”,据说香港七成以上的电影特技工作都由他包办,并多次充当刘德华、周润发、张国荣的替身。“武术看程小东,动作看罗礼贤”,这几乎是亚洲影坛公认的评价。这两人,几乎就代表了华人特技的最高成就。
他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两人,约好时间见面。然而还没有等到他来得及去见这两人,就被繆一元的一个电话吓了一跳,接着喜出望外。
“银都机构”的业务主要就是在香港制作影片,然后在内地发行上映,其实海外的发行能力相当一般。在亚洲范围内算是有点影响力,还要去掉因为政治因素无法打入的华语片最主要的台湾市场。至于欧美,根本就没那个能力。这个时代要说把影片发行到欧美的能力,估计也只有邹炆怀的嘉禾以及邵义夫的邵氏兄弟还有点看头。所以当繆一元打电话要他去和亚洲各国片商商谈卖埠事宜,杨林高兴的同时也感到颇为意外。因为银都机构海外发行的影片大多是通过各种电影节之类的渠道获得合同,这一次难道是那些片商自己找上门来吗?
至于海外发行,杨林完全就是个门外汉,连规则都不懂,全权和片商谈判的都是银都机构的一个发行部的经理。把他找来,也就是一个礼节和法律程序的关系,毕竟他这个制片方之一得在合同上签字。
杨林一边听着谈判内容,看着那位银都机构的经理浑身冒汗支支吾吾,一边在心里琢磨着,必须得有自己的发行渠道。银都机构这班人明显对于海外发行不太擅长,渠道看来也不多,绝非长久之计。要不要和邹炆怀合作呢?要知道这时候的香港电影界,嘉禾的海外发行能力尤其是在北美,绝对首屈一指,而邵氏兄弟公司则在亚洲范围内更强一些。这不由又让他想起后世那位牛人,张一谋的海外发行商江至强。那小子现在不知道干嘛呢?
合同不太理想,也没有什么吃亏的地方,总之乏善可陈,都是按照规矩来,反正《集结号》登上亚洲各国的电影院,没有大张旗鼓,大肆宣传。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集结号》上映之后,观众一片叫好,票房一片飘红,各国反响极为热烈。其中票房口碑反应最好的是韩国,东南亚新马泰等国次之,因为是抗曰题材,曰本根本就没有上映。一时之间,亚洲各国响起《集结号》的号角。
《集结号》在韩国上映三周之后,达到每块荧幕2万观影人次的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