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市面流通票券的同时,采取经常变换补发物资券的这种形式来尽量减少大量工分券在市面上的流动,这也就是为什么还采用后世计划经济那种布票、铁票的一个补充原因。
不过这种形式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山村要扩张,就必须要解决工分券的替代问题。
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部分人的意见是直接采用和外界接轨的银两铜钱来做货币,这样也利于今后的扩张后和外界直接的经济兑换,不过这个想法一开始就被邓时锋给拍死了。
山村自己的经济模式还是处于初级萌芽状态,如果用一个较为形象的形容那就是还属于处在襁褓里,和外面已经较为成熟和庞大的资本巨兽相比,如果采用相同的银本位的货币那么只要外界像山村内输入大量的自由银两资本,大量出现的银两会迅速的造成通货膨胀,山村本身目前的经济情况就属于半管控的计划经济,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死的只会是自己……
而且山村要想自己做大做强,除了掌握军事武力和工业生产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话语权和自主经济控制权。
话语权这东西山村目前做的很好,在山村治下的生活和在此前的生活变化老百姓是能亲身体验到的,在内心里他们明白自己的好曰子是山村新BOSS和这些花皮们带来的,是听以前官老爷和还是听这些花皮们的问题,从山村各种治令都能得到较为贯彻的执行就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了。
同时随着报纸这东西的出现和推进发展,在外面咱还不敢说,但在山村治下的地盘上那基本就是属于山村说了算……
而自主经济控制权最重要的一个代表就是货币!而货币的发行不仅是一个主权的象征,放在山窝里也是保护自我经济的一种手段。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外面的大量银钱想进入山村治下的土地上搞点事那么它首先要过的就是通兑这一关。
像黄掌事还有笑面李这些商人要想和山村交易物资,虽然他们最终是以外面的银两和山村结算,但结算的银两是不会进入到山村自己的货币流通体系中去的,山村的工人、村民都已经开始逐渐的习惯使用工分券来购买商品和曰常生活所用,而山村内部发放的工分券数量和总额度都是在受到山村的管控中,你想大量从村民、工人手中收购工分券和人民币会立刻引起注意,少量收购兑换又起不到什么作用,从源头上就很难有太大的作为……
特别是今后邓时锋准备逐步取消治下土地的银钱货币交易以及银行的出现,外面的有心人哪怕想亏本